
忠誠正直。《北史·李景傳》:“ 楊玄感 之反,朝臣子弟多預焉, 景 獨無關涉。帝曰:‘公誠直天然,我梁棟也。’”《舊唐書·裴延齡傳》:“良以内顧庸昧,一無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誠直。”
誠直是漢語中表示品德修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誠實正直”。《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真誠而坦率”,強調言行一緻、不虛僞不欺瞞的品質。從構詞角度看,“誠”本義為真實無欺(《說文解字》釋為“信也”),“直”則指内心坦蕩、不偏曲(《廣雅》釋為“正也”),二者結合後形成内外統一的道德概念。
在古籍文獻中,“誠直”常被用于描述賢良之士的品格特質。例如《漢書·張敞傳》記載:“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然性誠直,不事私谒”,此處“誠直”既指品性純正,亦包含為官清廉的延伸意義。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出現于人物評述或道德訓誡語境,如“他一生秉持誠直之道,深受鄉裡敬重”。近義詞包括“耿直”“剛正”,反義詞則為“奸詐”“谄媚”。
“誠直”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éng zhí,其核心含義為忠誠正直。以下是詳細解釋:
誠
直
“誠直”指内心忠誠,言行正直,常用于形容人品格坦蕩、值得信賴。例如: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北史》《舊唐書》等典籍。
暗差百琲豹飾赪顔螭蟠虬結籌帷啜哺冬冬鼓恩幸汸泉飛刍轉饷奉祀改姓易代幹捷過知瞽説禾粟候意後院起火謊狀恢缵胡吢笏頭履将作長史奸朋籛芽羁厄悸噤禁銷得積微緻着決勝千裡局身潰茂了讓厘米汞柱浏如倫誼木瓜海棠木牛挐繁拼綴鉛汞千裡之足瓊蟾阙一不可散曲剩索蜃炭釋巾施炮雙簧順感遂皇同心協德湍洑纨袴卧具五局賢賢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