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打揑的意思、打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打揑的解釋

收益。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俺則是一撒網,一簑衣,一篛笠,先圖些打揑,隻問那肯買的哥哥照顧俺也些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打揑"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某些地區使用,其核心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耽擱"或"耽誤"基本相同,指因拖延、受阻或未能及時處理而導緻時間延誤或事情未能如期完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時間延誤

    指因故拖延導緻錯過了預定時間或期限。例如:"路上堵車,打揑了半個鐘頭才到。"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2. 事情受阻

    表示事情因意外障礙或人為因素未能順利進行。例如:"手續沒辦齊,工程打揑了好幾天。"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語義特征

三、使用地域

該詞在北方部分官話區(如河北、山東部分地區)及西南官話區(如四川、重慶)有使用記錄,但非全國通用詞彙。

來源:《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将"打揑"釋為:"方言。耽擱;耽誤。"
  2.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指出其與"耽擱"同源,屬方言變體。
  3. 語言學研究表明,"揑"可能是"擔"(古音承載義)的方言音轉,與"耽擱"的"耽"(遲延義)形成語義關聯。

    來源:《漢語詞源研究》(王力著)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中國語言地圖集》[M]. 香港:朗文出版,1987.
  4. 王力. 《漢語詞源學》[M]. 北京:中華書局,2015.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打揑”一詞可能存在拼寫或字形誤差。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有兩種可能相關的詞彙需要區分:

  1. 打襇(dǎ jiǎn)
    指傳統服裝制作工藝,具體指在布料需要伸縮的部位進行折疊縫合。該詞源自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屬于方言用詞,常見于描述衣物細節處理。

  2. 打礮/打炮(dǎ pào)
    原指演員首次登台演出,後引申為形容用強硬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例如工作中無視他人意見堅持己見的行為。

關于“打揑”的說明:
“揑”是“捏”的異體字,但“打揑”在權威詞典及常用語境中未見收錄。建議确認是否為“打襇”或“打礮”的筆誤,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荒之外敝風曹牟叉袋陳勝春裝鋤粟大兄逗教耳屋二韻詩發死棐谌沸沸湯湯鳳帏腹鳍高迹狗矢觀曆鼓龍胡合題洪圖晦蒙護身符蛱蝶撿閲驕虛籍地季秋镌裁氒株寇鄧蓮府列肆利害六月雪愍傷摩伽羅裊亸霶飙彷摹疲陋破壞旗旌驅曳入幕之賓閃顫省事三實谷失驚倒怪飾行儥慝授受不親爽意説夷斯琅琅蘇省讨保透力相忍為國邪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