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里的意思、北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里的解释

(1).古舞曲名。《史记·殷本纪》:“ 帝紂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 妲己 , 妲己 之言是从。於是使 师涓 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2).称委靡粗俗的曲乐。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濮上北里,迭奏迭起。”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雋。”

(3). 唐 长安 平康里 位于城北,亦称 北里 。其地为妓6*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 唐 孙棨 《<北里志>序》:“诸妓居 平康里 ……比常闻 蜀 妓 薛涛 之才,必谓人过言,及覩 北里 二三子之徒,则 薛涛 远有惭德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祐》:“同时 崔涯 亦工诗,与 祐 齐名,颇自行放乐,或乘兴 北里 。” 清 黄景仁 《都门秋思》诗之一:“新声 北里 迴车远,爽气 西山 拄笏通。”

(4).北面的里巷。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南邻击鐘磬,北里吹笙竽。”《陈书·废帝纪》:“逆贼 华皎 ,极恶穷凶……其家口在北里尚方,宜从诛戮,用明国宪。” 唐 李贺 《箜篌引》:“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北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北里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历史词汇,其核心意义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差异性。根据权威辞书与文献记载,该词主要包含以下义项:

  1. 娼妓聚居地的代称

    “北里”最早见于唐代孙棨《北里志》,专指长安城平康里北部的娼妓聚集区。《汉语大词典》记载:“唐代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为妓院所在地,后因以泛称妓院所在之地。”这一用法在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沿用,如《金瓶梅》中“北里笙歌闹”即指风月场所。

  2. 古代城邑的里坊名称

    作为地理名词,“北里”可指代特定方位。《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考据:周代已有“北里”作为里弄名称的记载,《史记·殷本纪》提及商纣王“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此处“北里”或指具有地域特征的乐舞流派。

  3. 文学意象的延伸运用

    在诗词创作中,“北里”常被赋予文化隐喻。李白《赠王判官》中“君同鲍明远,邀彼休上人。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的“北里”暗含隐逸意象,与娼妓本义形成雅俗对比,体现汉语词汇的张力。

现代语言研究中,“北里”的语义演变被纳入社会语言学考察范畴。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该词从唐代具体地名扩展为文化符号的过程,反映了古代城市空间与市井文化的互动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北里”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古舞曲名
    源自商纣王时期,指一种奢靡的宫廷乐舞。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命乐师师涓创作“北里之舞”,以配合妲己的喜好,后成为淫乐代表。

  2. 委靡粗俗的曲乐
    三国时期曹植在《七启》中用“北里”形容低俗音乐,与高雅乐曲形成对比。此义项多用于文学批评,强调其格调低下。

  3. 唐代妓院的代称
    因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故称“北里”。该地是唐代著名的风月场所,后世以此泛称妓院聚集地。例如孙棨《北里志》记载了平康里妓女的生活。

  4. 地理方位的指代
    字面意为“北面的里巷”,如李贺诗句“北里有贤兄”即指北边的村落。近代也用于部分城市的地理名称,不含贬义。

注意:提到“北里”作为成语指“迁居他处”,但此解释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为个别说法,需谨慎采用。若需深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姐鼇极拔都残阙惭怍柴火钱超忽龊巷寸楮大从达官知命大决丹窍断臂独处亸鞚恶斗冯驩弹铗分管粉线咕噔哈敦后车之戒见鞍思马间不容息焦唇干肺近叶军赋军国主义孔聃空窦孔繇夔卨临行搂抱棉套逄逄盼想迫强谱图巧额欺诡青苏勤拳棋手屈贾柔莩三迳商议善和坊韶钧沈肃私昵天江体练透墒完捐文章山斗乌集之交无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