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龍形紋。《太平禦覽》卷三四四引《魏都賦》:“劒則流彩之珎,素質之寶,或虹蔚波映,或龜文龍藻。” 唐 李商隱 《端午日上所知劍啟》:“龍藻雖繁,鵜膏稍薄。”
(2).奇麗的辭藻。《晉書·文苑傳·曹毗》:“運屈則紆其清暉,時申則散其龍藻。”
“龍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指器物或建築上雕刻的龍形花紋,常用于形容裝飾的華美。例如:
比喻文采華美、辭藻瑰麗的文字或文章。例如:
龍藻(lóng zǎo)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龍在水中遊動時所攪動的水草。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龍,指傳說中的神獸,象征着中國的文化;藻,指水藻、水草。所以,龍藻象征着神奇的龍在水中遊動所激起的水草。
龍藻由兩個部首組成。龍部首是一種稀有的部首,表示與龍相關的意思。藻部首是多用于植物相關的部首。
龍藻共有13個筆畫,其中龍部首為5筆,藻部首為8筆。
龍藻這個詞來源于《文選·劉昭祠堂碑文》:“默陽山後蔥茏密绮羅軒閣絡繹奇觀。拂曙(黃)搖獎倒珠衫宇雲,表裡龍藻羅擺華暝。”這是這個詞首次被使用的文獻記錄。
在繁體字中,龍藻的寫法為「龍藻」。
在古代,龍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在主要的古代字典中,可以看到龍藻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上保持一緻。
1. 遊龍在湖中遊動,激起了一片龍藻。
2. 她的書架上擺滿了關于龍藻的畫作和竹器。
1. 藻種(zǎo zhǒng):指水中的植物種類。
2. 藻類(zǎo lèi):指水中所有的植物。
3. 水藻(shuǐ zǎo):指生長在水中的藻類植物。
1. 水草: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
2. 水藻:特指水中的藻類植物。
水面:指水體的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