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頭痛。指憂苦至極。《詩·小雅·小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孔穎達 疏:“疾首,謂頭痛也。”《後漢書·順帝紀》:“憂悴永歎,疢如疾首。” 明 沉璟 《義俠記·旌勇》:“自此舒眉,更無疾首。” 謝無量 《己酉歲未盡七日自蕪湖溯江還蜀奉寄會稽山人冀資嗢噱》詩:“薄遊從曼衍,疾首念鰥惸。”
(2).指痛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九娘》:“有大婢素狡黠,偶與 柴 語,妻疑其私,暴之尤苦,婢輒於無人處,疾首怨駡。”
(3).猶言緻疾之端。《呂氏春秋·盡數》:“凡食無彊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 高誘 注:“疾首,頭痛疾也。” 畢沅 校正:“疾首,猶言緻疾之端。注非是。”
“疾首”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醫學解釋
“疾首”字面指“頭部病痛”。《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頭部疾病或疼痛”,例如《詩經·小雅·小弁》中“心之憂矣,疢如疾首”,此處的“疾首”即描述因憂思引發的頭痛症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術語詞典》指出,古代醫籍常以“疾首”指代外感風邪引發的頭風、偏頭痛等症候。
二、引申義與情感表達
在語義演變中,“疾首”衍生出“極度痛恨”的抽象含義,常見于成語“痛心疾首”(《左傳·成公十三年》)。《王力古漢語字典》強調,此語境下“疾”取“憎惡”義,“首”象征情緒頂點,整體表達憤恨至極的心理狀态,如司馬光《資治通鑒》載“天下痛心疾首于新法”。
三、現代使用範疇
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當代漢語中“疾首”獨立使用頻率較低,多作為構詞語素存在于“痛心疾首”“疾首蹙額”等固定表達中,且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體現對不良現象的強烈譴責。
參考資料:
“疾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本義為頭痛
指因極度憂苦或疾病引發的頭痛症狀,如《詩經·小雅·小弁》中“心之憂矣,疢如疾首”,形容内心憂慮如同頭痛般難忍。
引申為痛恨
常見于“痛心疾首”這一成語,表達對某事極度憎恨或憤慨。例如《左傳·成公十三年》記載:“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描述諸侯對某事的強烈不滿。
特殊含義:緻疾之端
《呂氏春秋》中提到“疾首”可指引發疾病的根源,但後世對此解釋存在争議,畢沅認為應理解為“緻疾之端”。
以上内容綜合了《左傳》《詩經》等經典文獻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古籍原文。
八椒圖寶燒杯水輿薪碧海舍人碧溜闡幽明微赤丸出熱詞心刀兵踧蹐端勒府考浮沒高阙股肱之力花旗嘉吉挢捎進草窘澀九成宮酒馔開博快銳躝跞連六鳌钌辔溜須厘秩鹿鼎記綿劣納喊品例貧突批娅娜遣發齊衡請辠人文森棱沙拉生翠手頭不便霜顱雪颔書疏數值宋城孫業堂口桃色天然同音詞吐駡威敬五行并下無藝項城香韻先農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