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芒然自失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莊子·說劍》:“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文王 芒然自失。”《列子·仲尼》:“ 子貢 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宋 秦觀 《俞紫芝字序》:“童子欲語,老人引杖擊之,童子走松陰,忽然不見,還視老人,亦以亡矣!於是餘茫然自失,私識其言。”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全 歐 人士,為之栗然震驚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
“茫然自失”的詳細解釋
拼音與注音
釋義
形容心中迷惘、恍惚,自感若有所失的狀态。多指人在困惑、受挫或遭遇重大變故時,心神不甯、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态。
出處
用法與結構
例句
近義詞
擴展補充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描述人在面對複雜情境時的心理狀态。其核心在于“茫然”,即失去方向感,與“自失”結合更強化了内心的空虛與困惑。
(等來源獲取更多信息。)
茫然自失是指人在遭遇困惑、迷茫或失意時,陷入混亂、無助的狀态,不知所措,無法清晰地思考和行動。
茫然自失的拆分部首是茶(chá)和自(zì),茶是表示範圍或概念的部首,自是表示自身的部首。
茫共有10筆畫,而然有12筆畫,自有6筆畫,失有5筆畫。
茫然自失是由現代漢語詞彙組成的成語,來源于《世說新語·志林》:“登封有少年,家貧無賴,應試不能,每遭雨雪即茫然自失。”
繁體中文的寫法為茫然自失(茫然自失)。
在古時候,漢字茫然自失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茫字舊體寫法為莽,并未包含茶的部首。
他在事業上遇到重大的挫折,感到茫然自失,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重新找到方向。
組詞:迷茫、無助、困惑、失意、混亂、不知所措。
近義詞:迷失、困頓、迷亂、困惑、失落。
反義詞:清醒、明晰、鎮定、自信、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