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面約定。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下》:“故超禮分,面約赴燕,遂累召不來,何相忽之甚也。”
“面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當面約定”,具體解釋如下:
“面約”指通過面對面交流達成口頭協議或承諾,強調直接溝通的可靠性。例如:“兩人面約次日會面商議細節”。
古代文獻
最早見于唐代趙璘《因話錄·商下》:“故超禮分,面約赴燕,遂累召不來,何相忽之甚也。”,描述因當面約定卻未履行而引發的矛盾。
現代語境
多用于正式或重要場合的約定,如商務洽談、私人會晤等,隱含對誠信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因話錄》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面約是指與某人進行面對面的會面約定。在現代社交交往中,面約常用于表示邀請對方出來見面、共進餐、聚會等。
面約的拆分部首是面(丨)和約(約)。面的筆畫數為3,約的筆畫數為7。
面約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接,面指的是面對面的會面,約指的是約定、邀請。将兩個詞合并形成面約,表示與他人約定面對面的會面。
面約(ㄇㄧㄢˋ ㄧㄡ),面約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面約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通常仍以面和約的字形組合在一起表示。
1. 他邀請我面約,一起去看電影。
2. 明天下午我們面約在咖啡館見面。
面對面、約定、約會、見面、相約
約見、約飯、約談、會面、碰面
網約、遠約、撤約、斷約、失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