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時奧”。謂氣候和暖。《書·洪範》:“曰晢,時燠若。” 孔 傳:“君能照晢,則時煖順之。”《穀梁傳·桓公十四年》:“無冰,時燠也。”《漢書·王莽傳中》:“熒惑司悊,南嶽太傅典緻時奧。”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厥罰常燠,燠,暑也。” 唐 韋應物 《南塘泛舟會元六昆季》詩:“端居倦時燠,輕舟泛迴塘。”
“時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yù,其核心含義指氣候和暖,常用于描述溫暖宜人的天氣或季節。以下是詳細解析:
現代漢語中,“時燠”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描述曆史氣候或文學創作。其單字“燠”仍保留在“燠熱”“寒燠”等詞彙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時燠》(shí yù)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夏季的炎熱氣候。
《時燠》是由“⺡”(火部)和“⻏”(時部)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時燠》是現代漢語詞彙,源于古代漢字演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時燠」。
在古代漢字中,《時燠》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古籍和碑銘資料,有時會将其中的一些部分結構和構件表示得稍有不同。
1. 那個地方的夏天非常炎熱,陽光直射地面,真是時燠難耐。
2. 在這個城市,夏季時燠的高溫讓人們都喜歡待在室内。
時刻、時光、時令、炎熱、燠熱、氣候、夏季
酷暑、炎夏、烈日、酷熱
寒冷、冬季、涼爽、清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