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備樂的意思、備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備樂的解釋

指具備文德、盡善盡美的音樂。《左傳·成公十二年》:“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禮記·樂記》:“幹戚之舞,非備樂也。” 鄭玄 注:“樂以文德為備,若《鹹池》者。 孔子 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備樂"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禮樂制度和音樂實踐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禮樂制度層面 指完備的禮儀音樂體系,特指古代國家典章制度中用于祭祀、朝會等重大儀式的雅樂建制。該釋義源自《禮記·樂記》"禮樂備,而天下無難矣"的治國理念,在《周禮·春官》中具體表現為"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的制度設計。

二、音樂實踐層面

  1. 樂器準備:《樂府詩集·郊廟歌辭》載"鐘磬備樂,羽旄陳儀",指演奏前對編鐘、磬等禮樂器的完備陳設
  2. 演奏準備:清代朱彜尊《經義考》提及"先王作樂,必使器備人齊",強調演奏者與樂器的雙重準備狀态
  3. 樂理準備:現代音樂學研究延伸出對音律、曲譜的完備性要求,如《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所述青銅編鐘的十二律體系配置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學術研究領域,尤見于中國古代音樂史、禮制文化研究論著。其詞源可追溯至甲骨文"樂"字的本義,經青銅器銘文中的"大樂"制度,最終定型于周代禮樂文明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備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指具備文德、盡善盡美的音樂,常見于古代禮儀或典籍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傳統釋義
    根據《左傳·成公十二年》記載:“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此處“備樂”強調音樂在禮儀中的重要性,需符合文德與完美标準。《禮記·樂記》進一步說明:“幹戚之舞,非備樂也”,鄭玄注解指出,真正的“備樂”應如《鹹池》《韶》這類兼具藝術美感和道德内涵的音樂,與單純形式化的舞蹈不同。

  2. 現代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語境中(如),該詞被引申為在慶典、音樂會等場合提前籌備演出節目,以确保活動順利進行。但此用法并非傳統核心含義,更多是詞義的擴展。

  3. 文化内涵
    古代“備樂”不僅指音樂本身,還承載着儒家對藝術與道德統一的要求。例如孔子評價《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而《武》樂“盡美矣,未盡善也”,體現了“備樂”需兼具形式與内涵的思想。

傳統意義上的“備樂”強調音樂的道德與藝術雙重完美,多見于古籍;現代可延伸為活動前的演出籌備,但需結合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百法白種人邦訓冰海不假思索劖刀車艙辰巳創述黨言道答打印語句大欲鞮象風馳草靡工绮雇傭觀點韓壽分香紅蝦吼三喝四戶長叫嘷姬伯饑食舊時風味镌戒絶物崌山抗丁略節率俾梅花嶺記墨啓拿鴨子拈韻甯所牽夢挈扶憩棠囚衣全場熱地蚰蜒人口稅揉砑潤飾生語耍一手水達達巳牌死友筍尖特聳頹意晩娘吻莽賢好賢疆小過年小學而大遺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