劖刀的意思、劖刀的詳細解釋
劖刀的解釋
一種砍削桑枝的短6*刀。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四:“劖刀,剶(充眠切,音川)桑刃也。刀長尺餘,闊約二寸,木柄一握,南人斫桑,剶桑,俱用此刃。北人斫桑用斧,劖桑用鐮。”
詞語分解
- 劖的解釋 劖 á 用銳利的器具鑿或鏟:劖石得泉。 古代一種鏟、斫工具。 砭刺;刺:以劖刺之。 諷刺:劖言讪語。 剜;割:碎劖碎剁。 鏟除。 姓。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劖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劖刀”是一個古代農具相關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chán dāo
- 結構:劖(左右結構)+ 刀(獨體結構)
- 用途:一種用于砍削桑樹枝條的短刀,主要用于桑樹修剪。
詳細說明
根據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劖刀長度為“尺餘”(約30厘米),寬約二寸(約6厘米),配有木柄,是南方地區桑農修剪桑枝的專用工具。其功能類似現代園藝工具中的修枝剪,但形制更接近短刀,適合快速處理桑枝。
曆史背景
桑樹種植在古代農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劖刀作為配套工具,反映了古代精細化農事操作的需求。這類工具在江南蠶桑業發達地區尤為常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農具分類,可參考《農政全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劖刀 (chǎn dāo) 一詞的意思是“刮頭發的刀子”或“理發刀”,也可以指代理發師。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刀 (dāo) 和召 (zhào)。刀這個部首表示與刀有關,召部則是一個形狀像調羹的部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特制的刀子來理發,這個刀子就被稱為劖刀。
漢字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劌刀”,與簡體字稍有不同。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一些區别,古時的寫法大緻與現代相同,但有些筆畫的順序和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劖刀的例句:
- 理發師用劖刀給我修剪了頭發。
- 劖刀的刀鋒很鋒利。
劖刀沒有固定的組詞和近義詞。關于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詞可以與之相對應。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确定。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