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备乐的意思、备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备乐的解释

指具备文德、尽善尽美的音乐。《左传·成公十二年》:“貺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礼记·乐记》:“干戚之舞,非备乐也。” 郑玄 注:“乐以文德为备,若《咸池》者。 孔子 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备乐"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指向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礼乐制度和音乐实践两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礼乐制度层面 指完备的礼仪音乐体系,特指古代国家典章制度中用于祭祀、朝会等重大仪式的雅乐建制。该释义源自《礼记·乐记》"礼乐备,而天下无难矣"的治国理念,在《周礼·春官》中具体表现为"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的制度设计。

二、音乐实践层面

  1. 乐器准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载"钟磬备乐,羽旄陈仪",指演奏前对编钟、磬等礼乐器的完备陈设
  2. 演奏准备:清代朱彝尊《经义考》提及"先王作乐,必使器备人齐",强调演奏者与乐器的双重准备状态
  3. 乐理准备:现代音乐学研究延伸出对音律、曲谱的完备性要求,如《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所述青铜编钟的十二律体系配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尤见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礼制文化研究论著。其词源可追溯至甲骨文"乐"字的本义,经青铜器铭文中的"大乐"制度,最终定型于周代礼乐文明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备乐”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指具备文德、尽善尽美的音乐,常见于古代礼仪或典籍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传统释义
    根据《左传·成公十二年》记载:“貺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此处“备乐”强调音乐在礼仪中的重要性,需符合文德与完美标准。《礼记·乐记》进一步说明:“干戚之舞,非备乐也”,郑玄注解指出,真正的“备乐”应如《咸池》《韶》这类兼具艺术美感和道德内涵的音乐,与单纯形式化的舞蹈不同。

  2. 现代延伸用法
    部分现代语境中(如),该词被引申为在庆典、音乐会等场合提前筹备演出节目,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但此用法并非传统核心含义,更多是词义的扩展。

  3. 文化内涵
    古代“备乐”不仅指音乐本身,还承载着儒家对艺术与道德统一的要求。例如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体现了“备乐”需兼具形式与内涵的思想。

传统意义上的“备乐”强调音乐的道德与艺术双重完美,多见于古籍;现代可延伸为活动前的演出筹备,但需结合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半涂而废边圉察相澄源正本愁慵雠柞出演蹴鞠当头对面道听递互顶嘴对亲而往芳菲服毙符信跟前人公除功行宫隅归心似箭诲言嘉遯剑壁嫁妆解困敬独橘山狙猿亢暵林下人媒衒妙颜明伦堂名声过实霹震巧历起寨癯颜忍笑三寸舌三足鳖删本蚀毁室孙数东瓜,道茄子随声附和豚蹄无脚蟹无适无莫无韵晓蟾小唱小驾小谨笑乐院本销声避影析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