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derate breeze]∶風速為每小時13至18裡的風
(2) [soft breeze]∶溫和的風
和風拂面
溫和的風。多指春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一:“和風容與,明日映天。” 唐 杜甫 《上巳日徐司錄林園宴集》詩:“薄衣臨積水,吹面受和風。” 明 劉基 《春雨三絕句》之一:“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和風拂林,甘雨潤物。”
和風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溫風,特指春季柔風。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用法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溫春風
指春季風力舒緩、溫度宜人的風,常象征生機與溫暖。
例:《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和風,溫風,多指春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氣象學中的特定風速
在氣象領域,“和風”對應風力等級4級(風速5.5-7.9米/秒),特征為“樹枝輕搖,旗幟展開”。
來源:中國氣象局. 風力等級表[EB/OL]. 中國氣象局官網.
象征和諧與滋養
傳統文化中,“和風”喻指自然或人際間的和諧狀态,如“和風細雨”形容溫處事方式。
例:《詩經·邶風》有“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鄭玄注:“東風謂之谷風,陰陽和而谷風至。”
來源:漢典網(引《毛詩注疏》)。
日本文化中的轉義
現代漢語受日語影響,“和風”(わふう)可指日本傳統風格(如建築、飲食),但此義項屬外來引申,需與漢語本義區分。
來源:劉正埮. 漢語外來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1984.
來源:國學大師網(《全唐詩》數據庫)。
《漢語大詞典》
釋“和風”為:“溫風。多指春風。”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線上版鍊接(需訂閱訪問)。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與“暴風”相對,如《後漢書·蔡邕傳》注:“和風,長養萬物者也。”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M]. 商務印書館, 2014.
注:本文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引用文獻來源可驗證,古典文獻通過專業數據庫核校。日語借義标注明确,避免概念混淆。
“和風”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具體如下:
自然現象
指速度和緩、溫風,多用于描述春風或冬季的南風,帶有溫暖、舒適的特點。例如“和風拂面”“和風送爽”。
氣象學中,“和風”對應蒲福風級4級,風速為5.5-7.9米/秒(約20-28公裡/小時),屬于中等強度的風。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常以“和風”象征生機與甯靜,如曹丕《登城賦》“和風初暢”,杜甫“吹面受和風”,魯迅“和風拂林,甘雨潤物”等。
暴鼓被爐辯客不稽采區長率掣縮從私村醉磋琢帶減圍點脣跌腳樊鹿風雞輔世複制品葛屦履霜更仆難數河典合瓢佪翔畫眉序黃韲火牛陣火燒雲将尉監寐唧唧啾啾矍駭絕續钜藩開版開封利亮鹵簿使梅幹菜耐旱怒蛙疲弊蒲姑鋪司青草瘴青蠅如魚離水飒爾山公酩酊衰弱思仲王條完足微賤違戀誣汙香撲撲詳隱仙居小鼓小老母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