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屦履霜的意思、葛屦履霜的詳細解釋
葛屦履霜的解釋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啬。
詞語分解
- 葛屦的解釋 用葛草編成的鞋。《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詩·魏風·葛屦》:“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宋 陸遊 《東偏小室去日最遠每為逃暑之地戲作五字》:“渴愛飱漿美,慵便葛屨輕。”《剪燈馀話·
- 履霜的解釋 .踩踏霜地。《詩·魏風·葛屦》:“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晉 潘嶽 《******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謂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發展已有産生嚴重後果的預兆。《新唐書·高宗紀》:“
網絡擴展解釋
“葛屦履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gě jù lǚ shuāng(不同來源注音略有差異,但以“gě”為主流)
- 字面意思:冬天穿着用葛草編織的夏季鞋子踩踏寒霜。
- 比喻義:形容過分節儉甚至吝啬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
出處與典故
- 《詩經·魏風·葛屦》:原文“糾糾葛屦,可以履霜?”以反問語氣批評穿着單薄草鞋踩霜的不合理行為。
- 《幼學瓊林·卷二·衣服類》:進一步明确其貶義,指出“葛屦履霜,诮儉啬之過甚”。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感情色彩:含批評意味,強調節儉過度反而顯得吝啬。
- 例句參考:如“他平日葛屦履霜,連子女教育費用都克扣,鄰裡多有議論”(虛拟例句,古籍中無明确記載用例)。
注意
- 個别非權威來源(如)曾将該成語誤釋為“勤奮努力”,但主流文獻及權威詞典均以“過度節儉”為正确釋義,需注意區分。
-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成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葛屦履霜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嚴寒的冬天裡,人們用葛屦去行走踏雪,不怕霜凍的意象。葛屦履霜的字可以拆分成“葛、屦、履、霜”四個部分,其中,“葛”字的部首是草木,筆畫是9畫;“屦”字的部首是屍,筆畫是17畫;“履”字的部首也是屍,筆畫是14畫;“霜”字的部首是雨,筆畫是1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在舊時代,人們需要在寒冷的冬天裡行走,因此發明了用葛屦作為鞋子,來抵禦地面的寒冷。而使用葛屦在霜凍的地面上行走,使人們不受寒冷的侵襲,所以後來有了葛屦履霜的說法。這個詞也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和詩歌中,用以表達對寒冷環境的抵抗和勇敢面對困難的意志。
葛屦履霜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葛屩屢霜」。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一般沒有明确統一的規定,因此可能存在多種寫法。而葛屦履霜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也沒有特定的寫法,可以根據作品和文體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句:他秉持着葛屦履霜的精神,勇往直前,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在組詞方面,有一些與葛屦履霜相關的詞語如“葛屦”、“行蹤”、“不屈”等等。葛屦指的是用葛藤編織而成的鞋子;行蹤表示人的行動和活動軌迹;不屈意味着堅持不懈,毫不屈服。
近義詞可以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等。這些詞語都傳達了類似的意思,即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持不懈,不退縮。
反義詞可能是“畏寒怕冷”、“優柔寡斷”、“卑怯膽小”等。這些詞意味着對于寒冷環境或困難的恐懼和怯懦,與葛屦履霜所表達的精神相反。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