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驿站的主管人員。《元史·兵志四》:“ 至元 八年,申命州縣官,用心照刷及點視闕少鋪司鋪兵。凡有遞轉文字到,鋪司隨即分明附籍,速令當該鋪兵,裹以軟絹包袱,更用油絹捲縛,夾版束繫,齎小回曆一本,作急走遞,到下鋪交割附曆訖,於回曆上令鋪司驗到鋪時刻,并文字總計角數,及有無開拆、磨擦損壞,或亂行批寫字樣,如此附寫一行,鋪司畫字,回還。”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出堂規》:“應付原役領回者,應發鋪司傳遞者。”
“鋪司”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古代驿站制度相關。綜合解釋如下:
“鋪司”指古代驿站的主管人員,負責文書傳遞、驿站管理等事務。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文獻,如《元史·兵志四》記載:“至元八年,申命州縣官,用心照刷及點視闕少鋪司鋪兵”。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鋪司”解釋為成語,意為“事先準備周全”,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原詞的引申或誤讀。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元史》《清會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鋪司》是指經營客店、店鋪等行業的管理者或負責人。他們負責店鋪的日常運作、銷售安排和員工管理等工作。
《鋪司》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钅”(金的部首),右邊是“司”(古代官制中的一種官名)。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鋪司》是由漢字組成的,源自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鋪司的寫法為「鋪司」。
在古代,鋪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有時候會使用“鋪”(pū)代替現代的“鋪”(pù)的寫法,并且司字在一些情況下也可能會有變化。
1. 他在這家酒店作為鋪司已經有十年了。
2. 鋪司需要管理好店内的員工以确保順利運營。
組詞:鋪面、店鋪、經營者、店主。
近義詞:掌櫃、負責人、管理者。
反義詞:員工、顧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