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用荷葉做的房頂。《楚辭·九歌·湘夫人》:“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宋 楊萬裡 《雪巢賦》:“蘭橑椒其有芬,荷蓋岌其不動。”
(2).傳說中用荷葉做的車蓋。《楚辭·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3).荷葉。 宋 陸遊 《憑欄》詩:“露重傾荷蓋,風尖蹙芡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夢》:“大姊見 畢 善飲,乃摘髻子貯酒以勸。視髻僅容升許,然飲之,覺有數鬥之多。比乾視之,則荷蓋也。” 清 查慎行 《過蝀橋》詩:“鷗鷺不争車馬道,自遮荷蓋領雛眠。”
“荷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荷葉做的房頂
源自《楚辭·九歌·湘夫人》“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指用荷葉覆蓋屋頂,形容清幽的居所。
荷葉做的車蓋
出自《楚辭·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描繪以荷葉為車蓋的神話場景,多用于形容仙逸或浪漫的意境。
荷葉本身
如宋代陸遊《憑欄》詩“露重傾荷蓋”,此處“荷蓋”直接代指荷葉,形容荷葉寬大如蓋的形态。
少數資料提到“荷蓋”作為成語,表示“承擔責任或負重的人”。但這一用法權威性較低,更多見于現代引申,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其適用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看《漢語大詞典》或《楚辭》相關注釋來源。
荷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覆蓋在荷花上的葉子,也可以用來形容像荷葉一樣的東西。
荷蓋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艹」和「頁」。這兩個部首分别代表了草和紙張。
荷蓋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艹」部的筆畫數為6,「頁」部的筆畫數為6。
荷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利用荷葉作為蓋子,将食物蓋住,起到保鮮的作用。因此,荷葉逐漸被人們稱為「荷蓋」。
荷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荷蓋」。繁體字中常常保留了更多古代的寫法和變體,因此「荷蓋」比「荷蓋」更接近古代漢字的樣子。
在古代,寫荷蓋的時候常常使用「草頁」的部首來表示。那個時候的草寫字,筆畫簡潔,更接近于自然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荷蓋的例句:
1. 湖面上綠色的荷蓋隨風搖曳。
2. 我喜歡在夏天的早晨去荷塘裡拍攝荷蓋。
3. 童年的記憶裡,老家的庭院裡有一個荷蓋塑像。
一些與荷蓋相關的組詞有:荷葉、荷包、荷花、荷塘、荷蘭。
荷蓋的近義詞有:荷葉、葉蓋。
荷蓋的反義詞有:非荷蓋、無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