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手杻的意思、手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手杻的解釋

亦作“ 手扭 ”。即手铐。械手的刑具。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将軍柱上拴了頭髮,上了腳鐐手扭,擡上匣牀,使上滾肚索,拽拽拽。”《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次日,原差同一幹犯人點了名, 珍哥 、 晁源 、 伍聖道 、 邵強仁 都釘了手杻,交付原差帶去,往廵道解審。”參見“ 手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手杻”是古代刑具的一種,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手铐類刑具,用于束縛犯人雙手,常見于元明時期的文獻記載。例如《醒世姻緣傳》中描述犯人被釘手杻後押解審問。

二、詞源與發音

三、文獻用例

  1. 元代戲曲《黑旋風》第三折提到“腳鐐手扭”,描述犯人受刑場景。
  2. 《詩·邶風·擊鼓》的注釋中,将“手杻”與“手铐”并列,強調其械具功能。

四、相關拓展

部分資料(如)誤将“手杻”解釋為農具或互助象征,但結合多數權威文獻及曆史背景,其核心含義仍指向刑具。需注意區分不同語境下的釋義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刑具考》等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手杻的意思

《手杻》(shǒu chóu)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是指腳趾或腳指頭。在漢語中,手杻通常用來描述人類的腳趾部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手杻的部首是“手”,由“扌”組成。其在漢字中屬于常用部首,代表着與手相關的字。手杻的拆分部首也是它的首字。

手杻的總筆畫數為十筆。其中,“手”部分有四個筆畫,“杻”部分有六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手杻是漢字常用詞,其來源于古代中文。在現代漢字書寫中,手杻的繁體字為「手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手杻的寫法略有不同。古文字形中,杻字的“戶”部分常常寫成“屍”,其下方的“寸”寫成“戈”。所以,在古代寫作「手屍戈」。

例句

1. 他被門夾到了手杻,不得不去醫院。

2. 小明學着爸爸的樣子,用手杻拿起了一顆石子。

組詞

手指、手掌、手心、杻骨

近義詞

趾、腳趾

反義詞

手心、手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