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淮南子·覽冥訓》:“是故質壯輕足者,為甲卒。” 高誘 注:“甲,鎧也。在車曰士,步曰卒。” 晉 潘嶽 《西征賦》:“ 超 遂遁而奔 狄 ,甲卒化為京觀。” 唐 杜甫 《白帝城放船四十韻》:“甲卒身雖貴,書生道固殊。”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五章第二節:“ 王莽 在 始建國 二年(公元10年)從各地征發囚徒、丁男、甲卒三十萬人,并搜刮了大量軍糧。”
(2).執刑的役卒。 宋 洪邁 《夷堅丙志·九聖奇鬼》:“甲卒以木驢、石砭、火印、木丸之屬列廷下,吏具成案,律書盈幾,呼軍正案法。”
“甲卒”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披甲的士兵(泛指軍隊)
這是最常見的釋義,指身穿铠甲的士卒,後擴展為對士兵或軍隊的統稱。例如:
執刑的役卒
這一含義較少見,特指古代負責刑罰執行的差役。例如宋代洪邁《夷堅丙志·九聖奇鬼》記載“甲卒以木驢、石砭列廷下”,描述刑具與行刑場景。
補充說明
甲卒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軍事制度,是指古代軍隊中的士兵。
甲卒的部首是甲字旁,由三個橫形構成;甲卒的筆畫數分别為六畫和五畫。
甲卒一詞最初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形容古代的兵器甲和士兵。甲是指古代兵器的一種,主要用于防禦敵人的攻擊。士兵則指的是擔負戰鬥任務的個體。因此,甲卒一詞表示古代軍隊中的士兵。
甲卒的繁體字是「甲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甲的寫法為「日、毛、十、月」,而卒的寫法為「匕、二、十」。
1. 甲卒們齊心協力,最終戰勝了敵人。
2. 軍營中的甲卒們正經受着嚴格的訓練。
甲率、甲等、卒伍、卒業
士兵、步卒、兵士
将領、指揮官、統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