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ste;likes and dislikes] 偏好;喜好
翻譯時不應根據自己的好惡改變原文的意思
喜好與嫌惡。《禮記·王制》:“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且夫愛憎好惡,古今不鈞,時移俗易,物同賈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觀人好惡,乃知人之本情,順之則合,逆之則離。” 巴金 《秋》十二:“他們像瘋狂的專制君主,憑着個人一時的好惡,任意屠戮沒有抵抗力的臣民。”
“好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ào wù(注音:ㄏㄠˋ ㄨˋ),表示個人的喜好與厭惡,即對事物或行為的情感傾向。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
指人們對事物的偏好或排斥态度,常用于描述主觀情感。例如:
詞性
通常作名詞,也可作為動詞短語使用(如“好惡分明”)。
古代典籍
現代應用
讀音區分
避免主觀性
在正式場景(如學術、法律)中,需克制個人好惡對客觀判斷的影響。例如:
如需更全面的引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禮記》《抱樸子》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好惡》是一個表示個人喜好與厭惡的詞彙,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的态度和感受。
《好惡》的部首分别是「女」和「心」,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3」和「4」。
《好惡》來源于古代漢字,其繁體字為「好惡」,在繁體字中,「惡」字的「心」部分被寫作「忄」。
在古代,「好惡」使用的是繁體字,寫法為「好惡」。其中,「好」字在古代又可寫作「好」(又稱「女」字旁加「子」),「惡」字在古代又可寫作「噩」或「厄」。
1. 他對這個計劃感到好奇,但對那個計劃感到惡心。
2. 我喜歡吃甜食,但對辣的食物感到惡心。
3. 她對他的行為感到惡劣,但對他的努力感到好奇。
好感、好意、好奇、惡劣、惡心、惡化、惡習、喜好、喜歡、厭惡、厭倦、厭煩
喜愛、喜歡、憎恨、厭棄、讨厭
喜歡-讨厭、好-壞、善-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