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好恶的意思、好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好恶的解释

[taste;likes and dislikes] 偏好;喜好

翻译时不应根据自己的好恶改变原文的意思

详细解释

喜好与嫌恶。《礼记·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且夫爱憎好恶,古今不钧,时移俗易,物同贾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观人好恶,乃知人之本情,顺之则合,逆之则离。” 巴金 《秋》十二:“他们像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好恶”是汉语中表示主观情感倾向的复合词,由“好”(hào)和“恶”(wù)两个反义动词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来源:商务印书馆),其核心含义为“喜好和厌恶”,指人对事物产生的积极偏爱或消极排斥的心理状态。例如“个人好恶影响判断”即强调主观情感对客观认知的干扰。

从构词法分析,“好”原指美好的事物,引申为喜爱;“恶”本义为丑劣,后衍生出讨厌之义。两者组合后,词性可作名词或动词使用。《汉语大词典》普及版(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指出,该词早在《礼记·礼运》中已有记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此处“恶”即读作wù,与“好”形成情感对立。

现代汉语中,“好恶”多用于表达非理性情感取向,如“艺术鉴赏难免带有好恶”。在语义延伸层面,可指代价值判断标准,例如《论语·里仁》所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强调理性制约下的情感选择。该词常见于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用于描述个体或群体行为动机中的情感驱动因素。

网络扩展解释

“好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o wù(注音:ㄏㄠˋ ㄨˋ),表示个人的喜好与厌恶,即对事物或行为的情感倾向。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词义
    指人们对事物的偏好或排斥态度,常用于描述主观情感。例如:

    • “不能从个人的好恶出发来评定文章的好坏”。
    • “翻译时不应根据自己的好恶改变原文的意思”。
  2. 词性
    通常作名词,也可作为动词短语使用(如“好恶分明”)。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典籍

    • 《礼记·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通过市场观察民众的喜好,判断社会风气)。
    • 晋代葛洪《抱朴子》:“爱憎好恶,古今不钧,时移俗易,物同贾异。”(强调好恶受时代和环境影响)。
  2. 现代应用

    • 评价需避免主观好恶:如文学批评、公共决策等领域。
    • 日常行为中的情感选择:如交友、消费等。

三、注意事项

  1. 读音区分

    • 当读作hǎo è 时,仅表示字面“好与坏”(如“分辨好恶”),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较低。
    • 主流读音为hào wù,指情感倾向。
  2. 避免主观性
    在正式场景(如学术、法律)中,需克制个人好恶对客观判断的影响。例如:

    • “依法办事,不以个人好恶论罪”。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全面的引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礼记》《抱朴子》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宾位猜三喝五冲克穿凿附会春乌春物辞林麤陋雕歼定阅东不着边,西不着际敦坐独行根发补放音机封建割据禾三千合通猴头怀念花丝虎符护凭减缓绞刑架截爪济然絶奇军实魁冈两厦憭栗僚职刘琨落局面蕃南州冠冕内霤霓虹弄斧班门盘脚青坊啓衅宂琐橤橤商海勺口失时落势疏从束裹説媒私恩踏场桃李春风田谷通光偷佞网住危涂下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