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硬而沉重。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石頑重,不可取。” 宋 洪邁 《夷堅戊志·許子交》:“此乃寺後山下一巨石,每出現光怪……以其質幹頑重,未易除徙,故置之不問。”
關于“頑重”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頑重”讀作wán zhòng,原指物體堅硬且沉重,常用于描述石料、金屬等難以移動的實體物質。例如宋代文獻記載“石頑重,不可取”,即強調其物理特性。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衍生出抽象化用法,比喻難以改變或解決的問題。例如形容“頑重的社會矛盾”,指問題根深蒂固、難以解決。
■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學術文本中。如需完整古籍引證,可參考漢典等來源。
頑重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非常頑固和沉重的。
頑重的主要部首是頁(yè),共有13個筆畫。
頑重一詞來自于《莊子·逍遙遊》:“南海之帝炎皇,不亦重乎?”
頑重的繁體字為頑重。
古時候,頑重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和今時一樣。
1. 他年紀雖然輕,卻有着與年齡不相符的頑重思維。
2. 這個問題的解決十分頑重,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完成。
1. 頑重心情
2. 頑重性格
1. 剛強
2. 倔強
1. 輕松
2. 浮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