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被減數的意思、被減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被減數的解釋

[minuend] 數學中的一個量,從中應減去另一個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被減數是數學減法運算中的基本術語,指在減法算式裡被減去的數,即原始的總量或初始值。其概念解析如下:


一、詞源與定義


二、核心特征與示例

  1. 角色定位:

    被減數是減法操作的主體對象,其值通常大于或等于減數(在非負整數範圍内),運算結果“差”表示剩餘量。

    示例:

    ( 15 - 6 = 9 ) 中,( 15 ) 為被減數(初始總量),( 6 ) 為減數(去掉的部分),( 9 ) 為差(剩餘量)。

  2. 與相關術語的關系:

    • 減數:主動減去的數值(位于減號後);
    • 差:被減數與減數相減的結果。

      三者關系可表示為:

      $$ text{被減數} - text{減數} = text{差} $$


三、教學意義與應用

在基礎教育中,被減數是理解減法概念的核心。例如:

“小明有 10 個蘋果,吃掉 4 個後還剩幾個?”

此場景中,“10 個蘋果”為被減數(( 10 - 4 = 6 )),直觀體現總量減少的過程(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教材》)。


四、權威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被減數”為“減法中減號前的數”,強調其在運算中的結構性地位。

  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

    明确被減數為“減法運算的初始量”,是小學算術的核心概念之一(教育部,2022年)。

  3. 《數學辭海》(第一卷):

    指出被減數需滿足非負性(在基礎教育階段),确保減法結果的現實意義。


被減數作為減法運算的起點,其本質是描述“總量減少前”的原始數值。理解其與減數、差的邏輯關系,是掌握減法意義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如資源分配、數量比較等)。

網絡擴展解釋

“被減數”是數學中減法運算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定義

在減法算式被減數 - 減數 = 差(例如:$8 - 3 = 5$)中:

舉例說明

  1. 基礎運算:在 $15 - 6 = 9$ 中,15是被減數,6是減數,9是差。
  2. 實際應用:若你有20元,花掉7元,則 $20(被減數) - 7(減數) = 13(剩餘金額)$。

特點

常見誤區

部分初學者可能混淆被減數與減數的位置,需注意運算符號前的數始終是被減數。

若需進一步探讨減法規則或應用題場景,可提供具體例子繼續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拜折子半襪薄荷秤停春見擔任啖舐對心眼紛紛擾擾風衢風駝棼襍佛甲草蝮虵剛強公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老寒澗嘩啦棒荒悴歡媾貨錢湔祓教首假容咖啡色扣關鄰伍流天澈地倫鑒冒拜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明效弭首磨轉木芝牧主溺尿泥汪狉獉傾耳而聽人非物是三角洲閃熠神風絲鞭恫瘝頭眼脫尾吐瑞亡聊委予甕天蠡海文庫文韬武略聞早文彰顯盛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