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鞭的意思、絲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鞭的解釋

(1).絲制的馬鞭。 元 袁桷 《次韻郭岩卿》:“金吾控騎青絲鞭,夾道動色争駢肩。” 元 宮天挺 《範張雞黍》第三折:“恨不的摔碎我袖裡絲鞭,走乏我坐下驊騮。”

(2).古代亦用作締結婚姻的信物。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四折:“可是誰央及你個 蔣狀元 ,一投得官也接了絲鞭。” 清 李漁 《凰求鳳·避色》:“引得人家女子,個個傾心,人人注念,不但明央媒妁,顯送絲鞭,要與小生聯姻締好。”

(3).戲曲鑼經。以鼓籤連續急促地敲擊單皮鼓,形成類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聲。多用以襯托念白和身段動作。武戲裡最緊湊的對打,或單人連續耍刀花、槍花、棍花時,往往停下鑼钹等打擊樂器,單用絲鞭襯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鞭”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絲”指蠶絲或絲織品,象征柔韌、精緻;“鞭”為驅趕牲畜或刑具的長棍,常以皮革制成。組合後,“絲鞭”特指以絲線纏繞、裝飾的馬鞭,多見于古代貴族儀仗或婚俗場景。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絲鞭是“以絲織物裝飾的鞭子,常用作締結婚約的信物”。

二、文化象征

在元明戲曲及小說中,“絲鞭”多代表婚約或招親儀式。如《西廂記》描述崔莺莺以絲鞭為信物,暗喻對張生的情意;《中國風俗通史》記載,宋代民間婚俗中,女方若選中夫婿,則遞上絲鞭以示允諾。

三、實際應用

絲鞭因材質華貴,常作為身份象征。《曆代輿服志》提到,唐代官員儀仗隊使用絲鞭,以區分等級;而清代《京都風俗志》則記錄,絲鞭在迎親隊伍中兼具實用性與裝飾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絲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區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絲制馬鞭
    指用絲線纏繞或裝飾的軟質馬鞭,常見于古代儀仗或騎乘場景。例如元代袁桷詩句“金吾控騎青絲鞭”便描繪了絲鞭作為騎具的用途。

  2. 婚姻信物
    古代用作締結婚約的聘物,多見于戲曲和文學作品中。如《張協狀元》中“教相公親遞絲鞭”描述女子抛絲鞭選婿的情節,明代《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提到“不接絲鞭”的拒婚場景。

  3. 戲曲鑼經
    戲曲中通過快速敲擊單皮鼓模拟鞭炮聲的技法,用于武打戲的高潮部分,營造緊張氛圍。


二、延伸用法


三、典型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組詞(如“絲鞭”與“仗策”等搭配),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戲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邊幅參捶骖左扯爛污誠谛赤小豆挫銳道兄登龍術登山颠阾端面飛霙逢君之惡敷顯剛酷剛硬绠短絶泉觀頤酤買果子酒荷花黑會黑鸩赫晞化解歡交徽客驕悍教齡階乘解錫稽禮精詣進麾幾危積因積攢箕箒妾魁儒愧羞蛞蝼冽風綠水青山棚簾埤益牽聯奇咳熱烈任令仁信日常色役審計署同羁土碼子危峨溫帽縣丞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