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木上的真菌類植物。一說為紫芝的别名。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許種也。”《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郭璞‘遊仙’>》:“傲睨摘木芝,淩波采水碧。” 李善 注:“《本草經》曰:紫芝,一名木芝。” 清 陳淏子 《花鏡·靈芝》:“五色芝,五品。木芝,十一品。草芝,十三品。石芝,七品。肉芝,五品。”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
木芝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考據如下:
木芝為傳統漢語詞彙,指生長于樹木上的菌類或靈芝屬真菌,尤指樹舌靈芝(Ganoderma applanatum)。其釋義可追溯至兩類典籍:
如《本草綱目》載:“木芝即生于朽木之蕈,其狀如菌蓋,色赤褐,可入藥。” 描述其形态為傘狀,多寄生枯木,屬藥用真菌。
《漢語大詞典》釋為:“木上所生之芝菌,古人視作祥瑞,亦作藥材。” 強調其文化象征與藥用價值。
将靈芝分為“六芝”,其中“木芝”特指生于樹木的靈芝,稱其“主耳聾,利關節,安神”。
記有“菌,芝也”,郭璞注:“芝,木菌也。” 印證“木芝”為樹木寄生菌的統稱。
據《中國真菌志·靈芝科》(科學出版社),木芝在分類學中對應多孔菌科靈芝屬,常見種包括:
《宋書·符瑞志》載:“木芝者,王者德至草木則生。” 古代将其視為祥瑞,象征國政清明。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木芝”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
基本定義
木芝指生于樹木上的真菌類植物,常被認為是紫芝的别名。在道教文獻《抱樸子·仙藥》中,它與石芝、草芝等并稱“五芝”之一。
藥用價值
作為中藥材(又稱木靈芝),其子實體含三萜類化合物、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調節免疫等作用,常用于調和氣血、強身健體。
品德與學問的象征
在漢語文化中,木芝被用來比喻高尚純潔的品德或學問,因芝草稀有且被視為祥瑞之物。
道教與文學意象
古代詩文(如江淹《遊仙詩》)常以“摘木芝”表達超脫世俗的意境,道教則視其為仙草,象征長生。
木芝既可指具體的藥用真菌,也承載着文化層面的祥瑞與道德寓意。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化學成分或古籍記載,可參考搜索結果中的相關來源。
傲氣白魚登舟崩查冰柱材能長公巉岩巉崒慈母村艇憚劬讀書筆記酆城龍劒風雅蜂液鳳子複道負氣鬥狠诰命詭宄還即賀詞化人宮唬答毀誣貨客火亮家禍槳葉鍵盤尖細交授佳醞節俠郡界掬壤伉俍爛脫路宿麥角沒空兒免職弭兵末尾木禺龍騝騝青室清姝蜻蜓樹山榴食柏刷平水泊談評同道童觀桐葉之信五暴閑荒小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