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蠹的意思、耗蠹的詳細解釋
耗蠹的解釋
耗費損害。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曩者北狄矜功,耗蠹中國。” 宋 蘇轍 《論黃河東流劄子》:“今為分水之故,添為兩 河 東西四岸,内北流橫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員,河清兵士三千六百餘人,物料七百一十六萬三千餘束,其為耗蠹,何可勝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是年大 清 怒西洋鴉片煙之耗蠹 中國 ,欽差大臣赴 廣東 嚴禁鴉煙,并罷 英 夷互市,聲其罪惡,布告諸國。”
詞語分解
- 耗的解釋 耗 à 減損,消費:耗損。耗費。耗資。消耗。 拖延:耗時間。 音信,消息:噩耗(人死的消息)。兇耗。 筆畫數:; 部首:耒; 筆順編號: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耗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hào dù(注音:ㄏㄠˋ ㄉㄨˋ)
- 詞義:指“耗費損害”,多用于描述資源、財物或國家利益被逐漸消耗或破壞的過程。
二、詞源與構成
- 單字解析:
- 耗:本義為減損、消耗,引申為拖延(如“耗時間”)。
- 蠹:原指蛀蟲,比喻侵蝕、損害(如“蠹害”)。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強調因長期消耗導緻的損害,帶有漸進性和負面性。
三、文獻用例
- 唐代外交:李德裕在《上尊號玉冊文》中提到“北狄矜功,耗蠹中國”,指北方民族消耗中原資源。
- 宋代治河:蘇轍《論黃河東流劄子》批評治理黃河時人力、物力的過度消耗,稱“其為耗蠹,何可勝言”。
- 清代禁煙:魏源《聖武記》用“耗蠹”描述鴉片對中國社會的侵蝕。
四、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多用于古代文獻,涉及國家治理、財政損耗等宏觀問題。
- 現代延伸:可類比描述資源浪費、長期消耗性工程等場景,如“政策漏洞耗蠹公共資金”。
五、注意點
- 發音誤區:有資料誤标為“hào duò”,實際應為“hào dù”。
- 與近義詞區别:相比“消耗”,“耗蠹”更強調損害性後果,而非中性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聖武記》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耗蠹的詞義
耗蠹(hào dú)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消耗、蛀蝕。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物品長時間受到侵蝕、破壞。也有時用來形容精神或體力的消耗。
耗蠹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耗的拆分部首是⺡(肉),共5畫;蠹的拆分部首是蟲,共16畫。
耗蠹的來源
耗蠹這個詞來源于《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這部經典小說中的一個詞語。書中描寫了許多細膩、生動的情節,其中耗蠹一詞用來表現時光流轉,事物消耗或衰敝的意象。
耗蠹的繁體
耗蠹的繁體字是耗蠆。
耗蠹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耗蠹的漢字寫作耗陦。陦是指蠹蟲的害蟲。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耗陦是指蠹蟲侵蝕衣物等物品的意思。
耗蠹的例句
1. 這幅畫已經過了幾十年,看上去已經被時間耗蠹得很厲害了。
2. 她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間,精力逐漸被工作耗蠹。
3. 這本書印刷質量不好,很容易被蠹蟲耗蠹。
耗蠹的組詞
耗光、耗費、蠹害、蠹蟲。
耗蠹的近義詞
破損、毀壞、消耗。
耗蠹的反義詞
保存、保護、儲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