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shaking] 形容聲音響亮、聲勢浩大或事業偉大
(1).形容發生的事情極不尋常,令人震驚。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詩:“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水浒傳》第四七回:“安排縛虎擒龍計,要捉驚天動地人。”《老殘遊記》第十三回:“話説 老殘 復行坐下,等 黃人瑞 吃幾口煙,好把這驚天動地的案子,説給他聽。” 巴金 《家》二十:“這樣一來,恐怖的空氣更濃了,好像真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災禍就要到來一般。”
(2).形容音響洪亮。 元 無名氏 《博望燒屯》第一折:“火炮響驚天動地,施謀略巧計安排。” 老舍 《二馬》第一段一:“有時候聖靈充滿,他們唱得驚天動地,叫那邊紅旗下的朋友不得不用字典上找不出來的字罵街。”
(3).猶言大驚小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一回:“我隻插戴了這一點撈什子,還覺着怪寒塵的,誰知你到那麼驚天動地起來!”
“驚天動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īng tiān dòng d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核心含義
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也可指事業、事件的偉大意義。例如:
出處
源自唐代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垅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等來源。
《驚天動地》是一個成語,表示某事非常驚人,影響巨大,波及廣泛。
《驚天動地》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土,心部表示有關情感或心理,土部表示與土地、地球有關;總共有13畫。
《驚天動地》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封神演義》中,用以形容戰争和神仙之間的激烈鬥争。後來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某一事件或行動的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
繁體字為「驚天動地」。
古時的寫法和現代有些不同,如「驚」的古字形為「敬」,「天」的古字形為「壬」,「動」的古字形為「奞」,「地」的古字形為「坯」。
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真是驚天動地的災難。
組詞:震天動地、驚天之舉、動人心弦、天翻地覆。
近義詞:驚世駭俗、震撼人心、動容。
反義詞:平淡無奇、不足挂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