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豳風·東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毛 傳:“敦,猶專專也。烝,衆也。言我心苦,事又苦也。” 陸德明 釋文:“專,徒端反”。後因以“敦瓜”指辛勞痛苦。 王闿運 《愁霖賦》:“穆悲黃竹旦感敦瓜,淫霖為災兮自古由嗟。”
“敦瓜”一詞的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一、經典文獻中的本義(權威解釋) 根據《詩經·豳風·東山》記載:“有敦瓜苦,烝在栗薪”,毛傳注解為“敦,猶專專也。烝,衆也。言我心苦,事又苦也。”。這裡“敦瓜”指代辛勞與痛苦,具體表現為:
二、現代用法的衍生義(非權威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2)将其解釋為“愚笨之人”,認為:
辨析建議: 若涉及古籍研究或學術場景,應采用《詩經》原典的“辛勞痛苦”釋義;若為現代網絡語境下的使用,需注意可能存在誤用現象。查證時推薦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敦瓜》是一個中國地方方言詞彙,主要在湖南和湖北一帶流傳。在這裡,敦瓜是指一個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不太愛說話的意思。這個詞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喜歡與他人交流或表達自己想法的人。
《敦瓜》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敦”和“瓜”。其中,“敦”的部首是敦字部,它的五筆筆畫是12畫;“瓜”的部首是瓜字部,它的五筆筆畫是8畫。
對于《敦瓜》這個詞的來源,目前還沒有确切的注解。但從字面上看,“敦”意為沉默、安靜,而“瓜”指人。可以推測,“敦瓜”可能是根據默默寡言、不善言辭的人的特點而形成的地方方言詞彙。
《敦瓜》的繁體字為「順瓜」,「順」是「敦」的繁體字,“瓜”保持不變。
古時候,《敦瓜》兩個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相近。在古代文獻中,“敦”可以寫作“㕘”或者“墩”,“瓜”一般寫作“瓜”,古代字形相對繁複。
1. 他是個敦瓜,從來都不愛說話。
2. 她不是不喜歡與人交流,隻是有些敦瓜而已。
1. 敦厚:形容人為人處事正直、誠實可靠。
2. 瓜蔓:瓜藤的枝蔓。
3. 敦實:形容體态肥胖,身材結實壯實。
1. 内向:指性格沉默、不善于與他人交流。
2. 寡言:形容言辭少、不善言辭。
1. 外向:指性格開朗、愛社交、善于表達。
2. 善言:形容善于言辭、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