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守的意思、分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守的解釋

明 時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稱監司,亦可稱分守。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分守既下車,數州吏微過,當 稚欽 笞之十。”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司道·方印分司》:“若分守雖雲道,然而無欽降方印。”

職分。《莊子·天道》:“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宋 曾鞏 《制诰拟詞·相制三》:“鼎足居中,各遵其職,分守則異,合謀惟一。”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九變知言,出於 莊周 ,則百世不能易矣!曰:天也,道德也,仁義也,分守也,形名也,因任也,原省也,是非也,賞罰也,以此大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分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明代官職術語

  1. 定義
    指明代按察使、按察分司的别稱,屬于地方監察機構“監司”的一部分,負責監督地方官員的行政與司法行為。例如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提到:“分守既下車,數州吏微過,當稚欽笞之十”,即描述分守官員到任後懲處下屬的情景。

  2. 職能特點
    此類官職雖被稱為“道”(行政層級),但無欽定官印,權力範圍以監察為主,側重對地方吏治的規範。


二、古代文獻中的哲學概念

  1. 職分與職責
    在《莊子·天道》中,“分守”指職責的劃分與遵守,強調社會分工中各司其職的秩序。如《墨子·號令》提到:“男女老小無分守者,人賜錢千”,此處“分守”代指承擔特定職責的人。

  2. 引申含義
    宋代曾鞏在《制诰拟詞》中将“分守”與“形名”對應,進一步延伸為對職務規範性的要求。


常見混淆辨析

需注意“分守”與成語“安分守己”的區别: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多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藝苑卮言》《莊子》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分守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思是分開守衛或分别守衛。它包含了“分”和“守”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分”字的部首是刀,總共有四畫。 “守”字的部首是宀(寶蓋頭),總共有五畫。 來源: 分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形聲字的構造法之一。守與字義相關的筆畫組成了“宀”,表達了守護的意思;分則通過“刀”的部首表示了分開、分離的意思。 繁體: 分守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分守」,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不同。然而,分守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在戰争中,士兵們分守各個要塞,共同捍衛家園的安全。 2. 酒店的工作人員分守門口和大廳,确保客人的安全和舒適。 組詞: 分守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分守兩地、分守山頭等,表示分開守衛不同的地點或區域。 近義詞: 類似于分守的詞語有分别守衛、分開看守,它們都指的是在不同的地方或位置進行守衛。 反義詞: 反義詞可能是合守,即在同一個地方共同守衛,而不是分開守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