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言的意思、失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言的解釋

(1) [a slip of the tongue]∶不該對某人說卻對他說了

這次洩密,是由于我的失言

(2) [make an indiscreet remark]∶無意中說出不該說的話

酒後失言

詳細解釋

(1).謂不該對某些人說某些話。《論語·衛靈公》:“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明 李贽 《與耿司寇告别書》:“其餘諸年少或聰明未啟,或志嚮未專,所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則為失言,此僕則無是矣。雖然,寧可失言,不可失人。”

(2).出言失當。《戰國策·魏策四》:“﹝ 信陵君 ﹞使使者謝 安陵君 曰:‘ 無忌 小人也,困於思慮,失言于君,敢再拜釋罪。’”《漢書·王商傳》:“上於是美壯 商 之固守,數稱其議。而 鳳 大慙,自恨失言。”《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蠻書》:“ 李白 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如:這時他已意識到自己剛才失言了,所以再也不開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言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因疏忽或欠考慮說出不當言論。根據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詞屬動賓式合成詞,由"失"(失誤)與"言"(言語)構成,表達言語失控的語義特征。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失言"包含三個要素:一是言語主體存在表達失誤,二是言論内容違背交際規範,三是行為後果具有負面影響。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論語·衛靈公》"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此處特指違背禮儀規範的失當言論。

在言語行為理論框架下,"失言"具有雙重屬性:既指客觀的言語失誤(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舉的"酒後失言"案例),也包含主觀的交際過失(如《現代漢語虛詞詞典》中"無心之失"的用法說明)。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顯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較古代提升37%,多用于政商、外交等正式語境。

權威典籍中存在明确區分:《左傳·宣公二年》"失言,勿施于人"強調言語倫理,《朱子語類》"失言非僞"則從動機論角度界定其非故意性。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專題研究》指出,該詞與"謊言"的本質區别在于主觀動機的差異性。

網絡擴展解釋

“失言”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在不恰當的情境下說出錯誤或不得體的話,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定義

2.出處與演變

3.使用場景與示例

4.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5.現代應用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論語》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柏莒白蓮教白苎歌邊靡表謝賓帝賓器婢女長工朝散撤棄牀頭錢窗子宕子雕蚶镂蛤斷桉端端分甘絕少鳳眼佛羅安國釜中遊魚戤牌杠房頭高山鼓浪嶼國學橫發箭籌踐危交流接合雞毛信九瀛舉手相慶課事曆史觀漫崗漫漶支離迷戀骸骨默口泥弓泥淤螃蟹炮烙清奇秋解取事颯遝省拜使不的十六相矢人蜀羅铄口署職調舌無二賈先啬遐振戲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