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跟隨侍奉。 晉 庾亮 《讓中書監表》:“昔以中州多故,舊邦喪亂,隨侍先臣,遠庇有道。”《魏書·恩倖傳·侯剛》:“朕屬當監國,弗獲隨侍,而左右服事,唯藉忠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徐蓉》:“ 米 ( 米漢雯 )謝事居 南昌 , 三郎 亦隨侍。”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隨侍老太爺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這樣溫暖和撫愛。”
(2).指侍從者。《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遂問隨侍 阿滿 , 阿滿 道:‘此店乃 朱理秉中 開的。’”
“隨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跟隨并侍奉尊長或重要人物,強調陪伴與服侍的雙重行為,體現對對方的尊敬與忠誠。既可作動詞(跟隨侍奉),也可作名詞(指侍從者)。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特點
五、例句參考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隨侍》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隹(鳥)和回(口),總計五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是由“隨”和“侍”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隨”意指跟隨、尾隨,表示行動上的陪伴;“侍”則表示貼身服侍、伺候。因此,“隨侍”可以理解為跟隨并為其服務。
在繁體字中,“隨侍”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即“隨”和“侍”兩個字的組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目前沒有相關資料表明“隨侍”的寫法在古代有所變化。
以下是使用“隨侍”一詞的例句:
一些與“隨侍”相關的詞語包括“侍奉”、“伺候”、“服侍”等。它們都指的是為他人提供幫助或服務。
相反地,與“隨侍”意義相悖的詞語有“獨立”、“自主”、“獨行”等,它們強調個人獨立和自主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