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抹麗的意思、抹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抹麗的解釋

見“ 抹利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抹麗"是漢語中"茉莉"的古代異寫形式,專指茉莉花及其所屬植物。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本義與植物特征

"抹麗"即今之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屬木犀科常綠灌木。其名源于梵語"mallikā",經音譯後形成"末利""抹麗"等異寫,最終定型為"茉莉"。

特征:


二、詞源與字形演變

  1. 音譯溯源

    "抹麗"為音譯詞,源自印度梵語"mallikā"(意為"茉莉花"),隨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宋代《廣韻》已載"末利",《本草綱目》稱"末麗",明清文獻漸見"抹麗"寫法(如清代《植物名實圖考》)。

  2. 字形規範化

    現代漢語以"茉莉"為規範詞形,"抹麗"作為曆史異體字不再通用,但仍見于古籍與方言記錄。


三、文化意涵

  1. 象征意義
    • 純潔高雅:因花色潔白、香氣清幽,常喻品德高潔(如宋代許裴詩"荔枝鄉裡玲珑雪,來助長安一夏涼");
    • 佛道聖物:佛教中以茉莉供佛,道教視其為仙草(《道教靈驗記》載其"辟穢通靈")。
  2. 實用價值
    • 制茶:茉莉花茶為傳統飲品(明代《茶譜》載"茉莉焙茶"之法);
    • 香精原料:古時用于制作香囊、頭油(《香乘》記"抹麗香露"制法)。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收錄"抹麗"詞條,釋義為"茉莉的異寫",引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抹麗花,似茉莉而小。"

  2. 《古代漢語詞典》

    标注"抹麗"為"茉莉"古稱,見于唐宋詩詞及明清筆記。

  3. 《中國植物志》

    學名Jasminum sambac條目下,注明中文别名包括"抹麗"(見第61卷木犀科分類)。


五、現代使用規範

當代《現代漢語詞典》《通用規範漢字表》均以"茉莉"為标準詞形,"抹麗"僅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方言(如閩南語保留"抹麗"讀音"ba̍k-lē")。

"抹麗"是茉莉花的古稱,承載語言演變與文化意涵,現代規範寫作"茉莉"。其詞源、特征及文化價值,印證于傳統典籍與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抹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詞義
    “抹麗”是“抹利”的異寫形式,指代茉莉花。該詞在宋代詩詞中已有使用,如楊萬裡《送抹利花與慶長叔》中“抹利獨立幽更佳”即描述茉莉的雅緻。

  2. 讀音與字形

    • 拼音存在兩種常見标注:mǒ lì和mò lì,可能因方言或曆史音變導緻差異。
    • “抹”為多音字,此處取“塗抹”或“輕擦”的引申義;“麗”則表美麗,合指茉莉花的清麗特質。
  3. 文學與曆史用例
    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抹利”為茉莉别稱,清代吳偉業詩句“抹麗香分魚魫細”亦以“抹麗”入詩,體現其古典文學色彩。

  4. 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茉莉”為規範寫法,“抹麗”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語境。部分方言或傳統藝術(如戲曲、書法)中可能保留此寫法。

“抹麗”是茉莉花的古稱,讀音和寫法隨時代演變逐漸被“茉莉”取代,現今主要用于研究古典文獻或賞析曆史文學作品時的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碧霭霭不合時宜不值一駁侪輩拆線扯扯拽拽車上吐茵赤斤愁雲出器刺啓大修東坡詩體腐史腹心杠蓋工業美術狗馬疾過路谷王骸炭轟磕鹄舉護理員呼朋引類忽似加兵教招窘逐開往斂聲屏氣遼東俚近藜蕨銮旗瞀惑門插管魔魔道道淖衍拿糖闝宿頻率合成頗辭愆錯千裡怯頭怯腦請雨忍笑善後局擅讓肆勤宿障同等讬後文緻惡不去善無容置疑俠骨響寇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