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涼的酒杯。詩文中常以暗示冷落與寂寞。 宋 蘇轍 《次韻子瞻杜介供奉送魚》:“寒樽獨酌偶逢客,佳句相酬不用書。”
“寒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án zū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文學意象
在詩文中,“寒樽”多用于渲染蕭瑟、孤寂的意境。例如宋代蘇轍《次韻子瞻杜介供奉送魚》中寫道:“寒樽獨酌偶逢客,佳句相酬不用書”,此處“寒樽”既指實物的酒杯,又隱喻詩人獨處時的寂寥心境。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古典詩詞注解或文學評論類資料。
寒樽是一個有着深刻寓意的詞彙,它既可以指代物理的寒冷容器,也可以引申為精神上的冷漠和疏離。
按照漢字的拆分規則,寒樽的部首是宀和木。宀表示屋頂的形狀,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思。寒樽共有13個筆畫,其中宀部有3畫,木部有4畫,寒部有4畫,樽部有2畫。
寒樽一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一詩中:“寒樽清瑟怨,落梅時節矣。”在這首詩中,寒樽被用來形容令人感到冷漠的心情。
在繁體字中,寒樽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為寒樽。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次變化,寒樽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寒樽的寫法為寒尊,尊代表高大的容器,與樽的含義相似。《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寒樽。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寒樽這個詞彙:
1. 他的言辭寒樽,讓人不寒而栗。
2. 在寒冬中,她抱着寒樽坐在窗前,望着飄雪的夜空。
組詞方面,可以使用寒樽這個詞彙來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寒樽冷酒、寒樽之意等。
寒樽的近義詞可以是寒壺、冷壇等,都有類似的意義。
寒樽的反義詞可以是熱杯、暖壺等,表示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