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衆物,萬物。《孔子家語·五儀解》:“所謂聖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铨賦》:“至於草區禽族,庶品雜類,則觸興緻情,因變取會。”
(2).指衆多祭品。《宋史·樂志八》:“庶品豐潔,令儀雍肅。” 明 沉鲸 《雙珠記·術士玄謀》:“掃門庭,可敬崇,祇備清羞庶品,潔誠修供。”
(3).衆官,百官。品,品官。《後漢書·皇甫規傳》:“大賊從橫,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譴誡累至,殆以姦臣權重之所緻也。” 南朝 梁 陸倕 《拜吏部郎表》:“銓衡庶品,歷選賓僚。”
“庶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含義:
指自然界或社會中的各類事物,涵蓋廣泛。例如:
特指祭祀時供奉的豐盛物品。例如:
代指朝廷官員群體。例如:
“庶品”在不同語境中可指代萬物、祭品或官員,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用法多見于典籍與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例句可參考《文心雕龍》《宋史》等文獻。
《庶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普通、平凡的物品。
《庶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廣”和“示”。它總共有12畫。
《庶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庶民的生活用品通常都是普通的、平凡的,因此被稱為《庶品》。
《庶品》的繁體字是「庶品」。
在古時候,寫作《庶品》的漢字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
1. 這家店裡的商品都是一些庶品,價格實惠。
2. 雖然它不是名牌,但它确實是一件精緻的庶品。
庶民、庶幾、庶常、常庶等。
普通品、一般品、常見物品
名品、奢華品、稀有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