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紛擾。”
“榷酒征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uè jiǔ zhēng chá,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榷酒征茶指古代官府對酒和茶實行專賣并征稅的行為,後泛指苛捐雜稅。
起源與發展:
經濟意義:
酒、茶稅與鹽鐵稅并稱古代重要財源,尤其在宋代,茶葉專賣收入占財政比重顯著,甚至用于邊疆軍需(如“茶馬互市”)。
如需進一步了解榷茶制度的具體運作,可參考唐代至清代的財稅史料。
《榷酒征茶》這個詞是由榷、酒、征、茶四個字組成的。拆解每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 榷(què):木(mù)+ 貝(bèi),共11畫。
- 酒(jiǔ):酉(yǒu)+ 水(shuǐ),共10畫。
- 征(zhēng):彳(chì)+ 止(zhǐ)+ 弓(gōng),共8畫。
- 茶(chá):艹(cǎo)+ 木(mù),共8畫。
《榷酒征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商品貿易的名目,指榷稅酒和征收茶葉。榷稅是舊時國家對于一些特定凡事的商品從中稅賦,由特殊機關從事的一種收稅方式。征茶則表示國家對茶葉的征收和管理。
在繁體字中,《榷酒征茶》的書寫為「榷酒徵茶」。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茶字在古代寫作「荼」,榷字寫作「敠」。所以,古代的《榷酒征茶》會是「敠酒徵荼」。
《榷酒征茶》這個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
在古代,國家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會實行榷酒征茶的政策。
與《榷酒征茶》相關的詞彙有:
- 組詞:榷酒、征茶。
- 近義詞:榷稅、征收。
- 反義詞:放行、免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