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健的意思、剛健的詳細解釋
剛健的解釋
[robust;energetic;vigorous] 指性格、風格、姿态等堅強有力;壯健
我們都以為應該來扶植一點剛健質樸的文藝。——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詳細解釋
堅強有力。《易·乾》:“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孔穎達 疏:“謂純陽剛健,其性剛強,其行勁健。” 唐 柳宗元 《送詩人廖有方序》:“今 廖生 剛健重厚,孝悌信讓,以質乎中而文乎外。” 宋 蘇轼 《次韻子由論書》:“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茅盾 《色盲》一:“現在她俨然地站着,婀娜中間帶了剛健,更增加了幾分攝人的魔力。”
詞語分解
- 剛的解釋 剛 (剛) ā 硬,堅強,與“柔”相對:剛強。剛直。剛烈。剛勁(姿态、風格等挺拔有力)。剛健。剛毅。剛決。剛正不阿(?)。剛愎自用。 恰好,恰巧:剛剛(.恰好;.才)。剛好。 才:剛才。剛來就走。 姓
- 健的解釋 健 à 強壯,身體好:健康。健全。康健。穩健。健美。健身。健旺。健在。健壯。健朗。保健。 善于,精力旺盛:健步如飛。健談。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剛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性格、風格或姿态的堅強有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核心定義:指性格、風格或姿态等具有堅強、雄壯、有力的特質,常與“柔弱”相對。如文學作品中“剛健質樸”的畫風,或人物性格的堅毅。
- 延伸意義:在傳統哲學(如《易經》)中,剛健還代表乾卦的純陽之性,象征剛強與勁健的生命力。
2.起源與經典引用
- 《易經》溯源:最早出自《易·乾》:“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孔穎達注疏解釋為“純陽剛健,其性剛強,其行勁健”。
- 文學用例:如蘇轼評價書法“剛健含婀娜”,茅盾作品中形容人物“剛健重厚”,魯迅提倡“剛健質樸的文藝”。
3.應用領域
- 藝術風格:形容作品氣勢豪邁、筆力遒勁,具有陽剛之美(如豪放派詩詞或雄渾的山水畫)。
- 性格描述:指人堅強果敢、不屈不撓的品質,如柳宗元筆下“剛健重厚,孝悌信讓”的人物形象。
4.相關概念
- 近義詞:剛強、雄健、遒勁、豪邁。
- 反義詞:柔弱、纖弱、萎靡。
若需更權威的釋義,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剛健》一詞意思是指身體強壯健康、精神飽滿、意志堅毅之人或事物。該詞的部首是左右, 筆畫數為7。《剛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剛”和“健”兩個字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剛健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剛健的字形有些變化。以下是一個使用剛健的例句:“他的身體剛健,經常鍛煉。”
一些相關的詞彙包括:強壯、堅毅、健壯、有力等。相反的詞彙包括:虛弱、軟弱、無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