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紙的意思、蟠紙的詳細解釋
蟠紙的解釋
指卷疊的絹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絹紙》:“蓋古之素帛,依舊長短,隨事截絹,枚數重壘,即名蟠紙。”
詞語分解
- 蟠的解釋 蟠 á 屈曲,環繞,盤伏:蟠蜿。蟠萦。蟠結。蟠踞(亦作“蟠據”)。蟠道。蟠龍。蟠螭紋(中國春秋戰國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龍蛇組成)。蟠夔紋(中國殷和西周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夔龍組成)。龍蟠虎
- 紙的解釋 紙 (紙) ǐ 用植物纖維制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用:紙張。紙币。紙煙。紙上談兵(喻空談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洛陽紙貴(稱譽别人的著作)。金迷紙醉。 量詞,指書信、文件的張數:一紙空文。
網絡擴展解釋
“蟠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主要依據來源權威性較高的信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指卷疊的絹帛
該解釋來源于宋代文獻《齊東野語·絹紙》,其中提到古時素帛按需截斷、疊放後稱為“蟠紙”。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對絲織品的描述,強調其形态的盤曲重疊特性。
二、引申含義
- 形容文章或書籍内容博大精深
部分權威來源(如查字典)将其作為成語使用,比喻文字作品内涵豐富、思想深刻,如同蜿蜒曲折的紙張般耐人尋味。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直接體現,可能是現代對古語的引申。
三、字義分解
- 蟠(pán):屈曲、環繞,如“龍蟠虎踞”。
- 紙(zhǐ):原指植物纖維制成的薄片,後引申為書寫材料或量詞(如一紙公文)。
四、使用注意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古代文獻或實物(如絹帛),多指第一種含義;若用于文學評價,則可能取第二種引申義。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蟠紙的意思
蟠紙(pán zhǐ)是指一種古代紙張的名稱。蟠字表示‘蜿蜒、盤曲’,紙張的形态曲折而富有藝術感,因此得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蟠紙的拆分部首是虍(hū)部,部首外是盤(pán)部,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
蟠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漢字發展曆程。它是不同于現代口耳相傳的方式而産生的書寫工具。古代紙張制作技術的進一步改進,讓人們能夠制造出這種形态美觀的紙張。蟠紙的繁體字為「蟠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蟠紙」為例,「蟠」的上方加一個「冃」字,下方加一個「虍」字,「紙」的上方是「糹」字,下方則是「帚」字。這種寫法更加繁複,每一個筆畫都可以辨别出構成漢字的部首。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我正在研究古代書法,昨天搜集到一些古老的蟠紙。
組詞:蟠曲、蟠居、紙蟠、蟠蟲。
近義詞:卷紙、古紙。
反義詞:平紙、直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