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ctimize;the injured party] 受伤害;受杀害
(1).遭杀害。《后汉书·袁绍传》:“时 进 既被害,师徒丧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初平 四年, 曹操 攻 徐州 ,破之,拔取 虑 、 睢陵 、 夏丘 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万, 泗水 为之不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最起劲的是‘南社’里的有几个人,为被害者辑印遗集。”
(2).遭受灾害。《汉书·西南夷传》:“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絶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被害”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在某种侵害行为中遭受伤害或损失的状态或结果。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法律语境
指因他人故意或过失行为导致人身、财产、名誉等权益受损。例如刑事案件中,被抢劫、伤害的人称为“被害人”,其权利受法律保护(如报案权、索赔权)。
心理学延伸
在“被害妄想”中,指个体无客观依据地坚信自己被迫害,属于精神症状的一种表现。
日常用法
广义可形容因外界因素蒙受损失,如“公司因谣言被害惨”,但需注意与“受害”的细微差别:“被害”更强调被动承受侵害的过程,而“受害”侧重结果。
常见混淆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场景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语境。
被害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描述受到伤害或损害的状态或情况。当一个人或物体受到外界的侵犯、虐待、损害或伤害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被害这个词来描述。
被害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被害的笔画数为六画。
被害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直接,它由衣和口两个字构成。衣字主要表示着一种遭受外界压迫、侵害的状态,而口字则代表加害、伤害的行为。因此,被害的意思就是被他人加害、侵害、伤害的状态或情况。
被害的繁体字为「被害」,字形与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格式略有差异。
古时候,被害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唐代、宋代将该字书法化后,字形基本稳定。
1.他成为犯罪分子的被害者,身受其害。
2.这起事故中,许多人成为被害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组词:被害人、被害者、被害案件。
2.近义词:受害、遭害。
3.反义词:凶手、加害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