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司的意思、董司的詳細解釋
董司的解釋
(1).監督掌管。《晉書·謝玄傳》:“復命臣荷戈前驅,董司戎首。”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董司戎政,以戒不虞。”
(2).指掌管軍政之人。 晉 陶潛 《雜詩》之十:“泛舟拟董司,寒氣激我懷。”
詞語分解
- 董的解釋 董 ǒ 監督管理:董統。董督。董正(督察糾正)。董理。董事(某些企業、學校的資産所有者推舉出來代表自己監督和主持業務的人)。董其成。 正:“餘将董道而不豫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姓。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網絡擴展解釋
“董司”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ǒng sī,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
監督掌管
指對事務的監督和管理職能。例如《晉書·謝玄傳》提到“復命臣荷戈前驅,董司戎首”,唐代楊炯的《李懷州墓志銘》中也有“董司戎政,以戒不虞”的用法。
-
掌管軍政之人
引申為負責軍政事務的職位或人員。如陶淵明《雜詩》之十中“泛舟拟董司,寒氣激我懷”即用此意。
綜合釋義
該詞由“董”(監督)和“司”(掌管)組合而成,結構上“董”為上下結構,“司”為半包圍結構。其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李懷州墓志銘》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董司(dǒng sī)一詞,在古代漢語中用作官職名稱,指的是司掌一方治理與管理的官員。董司的部首是“一”字部,拆分的筆畫是7畫。這個詞源于古代社會中的官制,根據曆史記載,董司是殷商時期的官職,後來也在其他朝代中出現過。
董司在繁體字中通常保持不變,仍然寫作“董司”。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董司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保留了“董”和“司”兩個字的形狀。
以下是董司的兩個例句:
1. 周朝時,董司負責監督地方治理。
2. 這位大臣因其聰明才智,被任命為一方的董司。
關于組詞,董司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比如“董司官”(指擔任董司職位的官員)或是“董司制度”(指管理地方事務的制度)等。
在近義詞方面,董司可以與類似的官職名稱相對比,比如“都督”、“監司”等。而在反義詞方面,董司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官職名稱,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相反的詞彙來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