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寒心消志 ”。形容擔心憂慮。 漢 鄒陽 《上書吳王》:“始 孝文皇帝 據 關 入立,寒心銷志,不明求衣。”《梁書·武帝紀下》:“朕寒心消志,為日久矣,每當食投箸,方眠徹枕,獨坐懷憂,憤慨申旦,非為一人,百姓故耳。”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恐恩義兩乖,家國同負,寒心銷志,以生為慙。”
“寒心銷志”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因極度擔憂或恐懼而使内心寒冷、意志消沉,形容長期處于憂慮不安的狀态。該詞也寫作“寒心消志”,兩者含義相同。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漢代鄒陽的《上書吳王》:“始孝文皇帝據關入立,寒心銷志,不明求衣。”。唐代劉禹錫在《上杜司徒書》中亦引用:“常恐恩義兩乖,家國同負,寒心銷志,以生為慙。”。
語法結構
屬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處事時的心理狀态。
典型例句
《梁書·武帝紀》中記載:“朕寒心消志,為日久矣,每當食投箸,方眠徹枕,獨坐懷憂。”。
感情色彩
中性詞,側重表達因憂慮而身心俱疲的狀态。
該成語與“憂心忡忡”“寝食難安”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因長期壓力導緻的身心消耗。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上書吳王》原文。
《寒心銷志》是一個成語,意指遭受挫折或打擊後,心灰意冷,喪失了前進的積極性和動力。
《寒心銷志》共有5個字,拆分部首分别為冫(bīng),心(xīn),銷(xiāo),志(zhì)。總的來說,《寒心銷志》包含了冫部、心部、銷部和志部四個部首。
它的筆畫分别是:冫-2畫,心-4畫,銷-9畫,志-7畫。總共《寒心銷志》的筆畫是22畫。
《寒心銷志》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測它是由冰冷的心情、失去動力、志向消散等意味的詞語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寒心銷志》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寒心銷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寒心銷志》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差異。由于經過不同朝代的發展和演變,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但總體上基本保持一緻。
1. 遭遇失敗後,他不再有了從前的熱情與激情,真可謂寒心銷志。
2. 學業上的挫折讓他寒心銷志,不再有學習的動力。
組詞: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意志力、努力奮進、鬥志昂揚
近義詞:喪失鬥志、失去動力、心灰意冷
反義詞:積極向上、鬥志昂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