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為鹄的意思、刻木為鹄的詳細解釋
刻木為鹄的解釋
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明 鄭瑗 《井觀瑣言》卷一:“ 揚氏 《法言》, 王氏 《中説》,所謂刻木為鵠者也。”
詞語分解
- 刻木的解釋 .在木質器物上雕刻。 漢 王充 《論衡·自然》:“ 宋 人或刻木為楮葉者,三年乃成。”.指文字創制前在木闆上刻劃圖形、符號記事。《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漢 人教之以隸書之半增損之,作文字數千,
- 鹄的解釋 鹄 (鵠) ú 水鳥,形狀像鵝,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亦稱“天鵝”):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刻木為鹄”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kè mù wéi hú
- 含義:比喻模仿或仿效雖不逼真,但大體相似。
- 核心意象:通過雕刻木頭制作天鵝(鹄),雖無法完全還原真實形态,但能體現相似特征,引申為對事物的近似模仿。
2.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明代鄭瑗的《井觀瑣言》第一卷,原文提到揚雄的《法言》和王通的《中說》被評價為“刻木為鹄”。
- 語境分析:用于形容學術或創作中對前人作品的模仿,雖未達精髓,但有一定相似性。
3.語法與用法
- 結構:動賓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
- 例句(現代延伸):如“他的設計雖非原創,卻也算刻木為鹄,保留了傳統元素”。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刻鹄類鹜(比喻模仿不徹底,反而不倫不類)。
- 反義對比: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成反差,強調“形似而神不似”的局限。
5.使用注意
- 生僻性: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 適用場景:適用于評價模仿性創作、學術借鑒等情境,含輕微貶義或中性色彩。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木為鹄的含義
《刻木為鹄》是一種意象獨特的成語,它形容一個人能以凡木雕成神鹄。這個成語取意于史書《漢書·王莽傳》,一位叫王莽的人深得贊賞,意思是用凡木雕刻成像天鵝一樣高貴的鹄鳥,比喻一個平凡的人通過刻苦努力成就非凡的事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刻木為鹄》的拆分為:
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與繁體
《刻木為鹄》一詞最早見于西漢時期的《漢書·王莽傳》。“刻木為鹄”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王莽對王莽的贊許之詞。在繁體字中,“鹄”字的寫法變為“鵠”,但意義和用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存在着一些與現代不同的寫法。對于《刻木為鹄》這個成語中的字,其古時候的寫法如下:
例句
《刻木為鹄》這個成語可以在以下例句中使用:
他從年輕時就立志要成為一名卓越的企業家,通過堅定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刻木為鹄,實現了衆多人羨慕的成功。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刻木為鹄》相關的其他詞語包括:
- 組詞:刻苦努力、成巨大事業、凡夫俗子
- 近義詞:刻苦耐勞、勤奮努力
- 反義詞:庸庸碌碌、平庸無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