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獎功績。 三國 魏 曹操 《謝襲費亭侯表》:“臣束脩無稱,統禦無績,比荷殊寵,策命褒績,未盈一時,三命交至。”《魏書·尒朱榮傳》:“追終褒績,列代通謨;紀德銘勳,前王令範。”
“襃績”是一個古漢語成語,發音為bāo j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相關成語,建議結合權威詞典或文獻資料。
《襃績》是一個漢字詞語,本字意為音樂表演中的高音。它既可以作為名詞,表示音高高亢的聲音,也可以作為形容詞,形容高亢、嘹亮的聲音。
《襃績》的拆分部首是衣部,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
《襃績》這個詞的來源目前尚無确切的辭源記錄。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是古代音樂表演中的術語,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普通詞語。
《襃績》的繁體字寫法為「襃績」。
《襃績》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有時會經曆形狀和結構的變化。
1. 他那高亢的歌聲真是《襃績》之作。
2. 今晚的音樂會上,演奏家以《襃績》的琴音震撼了全場觀衆。
以《襃績》為組詞的例子:
1. 襃績聲音
2. 襃績表演
與《襃績》意思類似的詞語有:
1. 高亢
2. 高音
3. 嘹亮
與《襃績》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低沉
2. 柔和
3. 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