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豆腐的意思、豆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豆腐的解釋

[bean curd,bean cheese] 豆漿煮開後加入石膏或鹽鹵使凝結成塊,壓去一部分水分而成的食品

詳細解釋

食品。豆漿煮開後加入石膏或鹽鹵使凝結成塊,壓去一部分水分而成。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一日,與數客過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麵觔、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 東坡 性亦酷嗜蜜,能與之共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豆腐》:“豆腐之法,始於 漢 淮南王 劉安 ,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緑豆之類,皆可為之。”《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你這樣大老官來打秋風,把你關在一間房裡,給你一個月豆腐吃,蒸死了你!” 劉半農 《揚鞭集·學徒苦》:“自晨至午,東買酒漿,西買青菜豆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豆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名詞,指以黃豆為主料制成的傳統豆制品。其釋義及文化延伸如下:

一、核心詞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豆腐(dòu·fu):食品,豆漿煮開後加入石膏或鹽鹵使凝結成塊,壓去一部分水分而成。

二、曆史溯源與文化象征

  1. 起源考據

    漢代劉安(公元前179-122年)被公認為豆腐發明者,《本草綱目》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

  2. 文化符號

    豆腐在飲食文化中象征"儉樸",清代《隨園食單》稱其為"素菜之粹",體現中國傳統素食哲學。

三、語源學解析

四、工藝定義要點

依據國家标準《GB/T 22106-2008 非發酵豆制品》:

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經制漿、凝固、成型等工序制成的蛋白質凝膠體,含水量≥80%。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3. 邱龐同.《中國飲食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5.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非發酵豆制品國家标準(GB/T 22106-2008).

網絡擴展解釋

豆腐是一種傳統豆制品,以大豆為主要原料,通過制漿、凝固等工藝制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豆腐又稱“水豆腐”,是将豆漿煮沸後加入凝固劑(石膏或鹽鹵),使蛋白質凝結成凝膠狀,再壓去部分水分形成的食品。其質地柔軟,富含植物蛋白。

2.原料與制作

3.曆史淵源

相傳豆腐由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宋代文獻如陸遊《老學庵筆記》已有食用記載。蘇轼曾創制名菜“東坡豆腐”,進一步推廣其食用文化。

4.其他相關信息

如需了解更多曆史典故或具體菜譜,可參考權威飲食文化資料或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奧斯曼帝國拔拂不及時騁說得鹿電導電影墩木發靈奮呼府報廣愛孤卿古先耗竭後趙混為一談貨主解珥嫉貪如雠酒炙巨鹿侯君子衛開内縺縷憐新厭舊離轍龍須菜陋曲鹿脯魯衞之政買服錢麻酥糖妙語解煩命戒牛轉草女子國纖繩前項栖集青霄寝戶入聖超凡神衿神武挂冠神洲施展雙足重繭暑往寒來私面松閑塔鈴檀栾跳槽晚報萬民牌傘下層社會效象霄淵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