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驕縱不遜。 宋 範仲淹 《讓觀察使第一表》:“臣輩豈不鑒前代将帥驕亢之禍。”《明史·左良玉傳》:“ 良玉 軍最強……以其驕亢難用,用 孔道興 代其偏将。” 清 唐甄 《潛書·抑尊》:“骨肉之間,驕亢襲成,是以養隆而孝衰,教疏而恩薄。”參見“ 驕伉 ”。
(2).形容熾烈炎熱。 明 何景明 《憂旱賦》:“二儀曠以弗交兮,陽驕亢而陰蒙。”
“驕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人性格傲慢、放縱且不謙遜,常見于曆史文獻對人物或軍隊的負面評價。例如:
形容氣候極端炎熱或陽光強烈,多用于文學作品。例如:
如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驕亢》指的是人的傲慢和自大,表現出過于驕傲、自負、狂熱的态度。
《驕亢》的部首是馬,共有兩個部首。它的左邊部首是骨,右邊部首是亢。它由16個筆畫組成。
《驕亢》一詞最早出自《左傳》,其後也被用于《莊子》、《論語》等古代文獻中。
《驕亢》的繁體字是「驕亢」。
在古時候,「亢」的寫法為「亡土」,亢字現在的寫法其實是「土」字的簡化形。
他過于自負,總是驕亢自大,不願意聽取别人的意見。
驕姿、驕人、驕傲、驕矜
狂妄、自大、傲慢
謙遜、謙和、謙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