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杭劇的意思、杭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杭劇的解釋

[Hangzhou opera] 流行于浙江杭州的戲曲劇種

詳細解釋

地方戲名。舊名“武林班”。此劇系由 杭州 等地曲藝發展而成,流行于 浙江省 杭嘉湖 一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杭劇是起源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地方戲曲劇種,形成于清末民初,融合了杭州本土灘簧曲藝與佛教宣卷音樂藝術,早期稱為“武林班”。其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為基礎,唱腔以“大陸闆”為核心,兼具婉轉細膩與高亢激昂的特點,常用樂器包括二胡、琵琶、鼓闆等。

根據《中國戲曲志·浙江卷》記載,杭劇在20世紀20年代進入成熟期,劇目題材多取材于民間傳說與曆史故事,如《白蛇傳》《珍珠塔》等。1958年杭州市杭劇團成立後,創排了《銀瓶》《李慧娘》等新編劇目,推動了劇種革新。2005年杭劇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杭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作為主要保護單位,近年通過複排經典劇目、開展校園傳承等方式進行活态保護。

網絡擴展解釋

杭劇是杭州的地方傳統戲曲劇種,具有以下特點:

1. 起源與發展
杭劇起源于杭州曲藝宣卷(一種始于元明的說唱藝術),1923年正式搬上舞台,舊稱“武林班”或“武林調”。其發展經曆了從曲藝到舞台劇的轉變,抗日戰争前在杭州、嘉興、湖州及蘇南地區尤為興盛,但20世紀中期後逐漸衰落。

2. 藝術特色

3. 代表劇目
經典劇目包括《李慧娘》《銀瓶》《獨占花魁》等,其中《李慧娘》因藝術成就突出,曾被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評價“與北昆相比,各有所長”。

4. 現代傳承
2009年杭州恢複建立杭劇團(如黃龍杭劇團),推出《新龍鳳鎖》《永遠的雷鋒》等新作,多次獲省級獎項,推動劇種複興。

5. 流行範圍
主要流傳于浙江杭嘉湖地區及江蘇部分城市,如無錫、常州等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罷怠寶铉編織跛足從事猜慮澄澈赤目當槽兒的當千錢得法奠楹彫篆短衣匹馬恩養焚除鳳陽花鼓奮蹄父權制公賦貢輸搆亂貫澈觀感管葛瓜田李下骨驚過亢禾主狡計進冊擊應枯骨稅愦瞀潰退醪俎滿口胡柴謾論眊昏沐猿篇體淺務谯勵诮惱齊規入林善辯沙土升朝官深溝壁壘省刑市譽收歇瘦子隨筆素帷爣朗通海屯聚無地可容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