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絕;超出尋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有異稻種,其粒麤大,香味殊越,光色特甚,彼俗謂之供大人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自上即位,未嘗除端揆,此非常之命,自非勳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
“殊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殊越”發音為shū yuè,基本含義指非常、特别,強調事物或人的特質超出尋常,具有獨特性和卓越性。例如形容才華、品質或事物的優異程度,如“香味殊越”“眷倚殊越”等。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的“殊越于史”,原指史官對特殊事件的記錄,後逐漸演變為形容“非常、特别”的成語。
“殊越”通過字義疊加強化了“超越尋常”的語義,既可用于具體事物,也可描述抽象特質。其曆史淵源和文學用例(如《大唐西域記》《夢溪筆談》)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内涵。
殊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不同、特别。
拆分部首和筆畫:殊(⺮+禾)部首為⺮,總筆畫為9;越(走+足)部首為走,總筆畫為12。
來源:殊越這個詞的來源已經無法考證,但在古代文獻中已經有使用。在現代漢語中,它用來形容某個特定情況下的突出、不同于尋常的特别之處。
繁體:殊越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殊越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和意思并沒有改變。
例句:
1. 這個學生在成績上表現殊越,總能取得滿分。
2. 這幅畫作在色彩運用上非常殊越,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組詞:殊皆(不同的都)、殊勳(特别的功勳)、殊榮(特别的榮譽)。
近義詞:特殊、獨特、非凡。
反義詞:平凡、普通、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