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精神衰弱的意思、精神衰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精神衰弱的解釋

精神病的一種。患者常有不安全感,表現為優柔寡斷,缺乏信心,對某些事物特别懼怕,不能控制自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精神衰弱是由"精神"和"衰弱"組合而成的醫學術語,指人體持續處于心理能量耗竭狀态。該詞最早見于20世紀初的醫學文獻,《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因長期精神緊張或疾病引起的神經功能失調"。

從病理學角度分析,精神衰弱主要表現為三種核心症狀:

  1. 認知功能減退:包括記憶力衰退、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等現象
  2. 情緒調節障礙:表現為持續焦慮、易激惹、情感脆弱等特征
  3. 生理機能紊亂:常伴隨睡眠障礙(如早醒或多夢)、食欲減退、持續性疲勞等軀體症狀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指出,該症狀群需與抑郁症、焦慮症進行鑒别診斷,主要區别在于精神衰弱未達到精神疾病臨床診斷标準,但已構成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将其歸類于"與應激相關的生理功能障礙"條目。

在幹預措施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方案》建議采取認知行為療法配合漸進式運動康複,必要時輔助短期藥物幹預。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數據顯示,通過系統治療,約78%的輕度精神衰弱患者在3-6個月内可恢複社會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 精神障礙診療規範. 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2019-2030年)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年度報告(2024)

網絡擴展解釋

精神衰弱是一種以腦力和體力易疲勞、情緒不穩定及軀體症狀為特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精神衰弱通常由長期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或情緒波動引發,屬于心理疾病範疇。其核心特征是持續性腦力與體力疲勞,即使休息也難以緩解。

二、主要症狀

  1. 認知功能下降
    • 注意力難以集中,易受外界幹擾。
    • 記憶力減退,尤其對新信息遺忘頻繁。
  2. 情緒與行為異常
    • 情緒波動大,易激惹或過度興奮。
    • 缺乏安全感,常伴隨優柔寡斷、強迫行為(如反複洗手)。
  3. 睡眠障礙
    • 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或早醒,導緻白天精神萎靡。
  4. 軀體症狀
    • 頭痛、腰酸背痛、四肢無力等全身性不適。
    • 消化系統問題(如食欲不振、便秘)及心悸、畏光等。

三、病因與治療

四、與神經衰弱的區别

部分資料将“精神衰弱”與“神經衰弱”混用,但嚴格來說,神經衰弱更側重生理性神經功能紊亂,而精神衰弱更強調心理因素主導的腦力疲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治療方法或症狀案例,可參考來源、6、7中的詳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蚌舞暴奪長樂老呈辭馳角創楚從祖祖父丹穴鳥丹之所藏者赤大序打診颠旄彫潤耕械瓜瓠寡居姑布國鈞合流化日光天回逆回儛煎烹郊縣解煩矜量津門酒兵撈什子瞭如剺耳鹿帻矛盾概念毛氈媒穩婆悶若濃繁蒲葵箑巧繁凄梗瓊函漆文券帖人販子賽神會上件實缺霜紅屬僚澍意宿飽挽辂哇咬桅樯違衆五城十二樓無從置喙下插定象徵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