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髦的意思、童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髦的解釋

指兒童時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夫幼智之人,材智精達;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髦”為漢語古語詞彙,現多寫作“童髫”,指兒童垂發或幼年時期。《漢語大詞典》中“童髦”釋義為“兒童垂發之貌”,源于古代兒童發式特征,如《禮記·内則》記載“三月之末,擇日剪發為鬌,男角女羁”。

據《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髦”通“髫”,均表示孩童未冠時垂于額前的短發,如《後漢書·伏湛傳》載“髫發厲志,白首不衰”。該詞在唐宋詩詞中常作為童年象征,例如白居易《觀兒戲》中“髫龀七八歲,绮纨三四兒”。

從構詞法分析,“童髦”屬并列結構,“童”指未成年者,“髦”取發式特征,整體凸顯年齡與生理标志。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研究古代禮俗、發式文化的學術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童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童髦(拼音:tóng máo)指兒童時期,強調人在幼年階段的成長狀态。該詞由“童”(兒童)和“髦”(古代幼兒垂在額前的短發)組合而成,通過形象化表達突出幼年特征。


二、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劉劭的《人物志·七缪》:

“夫幼智之人,材智精達;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緒。”
(意為:自幼聰慧的人,才智通達;但他們在童年時期已顯露出潛質。)


三、相關拓展

  1. 詞義延伸
    除字面意義外,該詞隱含“從幼年即可觀察未來發展端倪”的深層含義,常用于古代對人才早期特質的評述。
  2.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人物志》相關注解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巴劫貝葉文編者案筆答逼婚草刷兒攙摵乘丘齒馬之懼馳瞻到時打旋登壟電鑒地角天涯東膠恩高義厚爾汝之交返視内照沸井輻裂福威隔闆貢計閨壼古器豪取智籠喝撺廂橫橫實實紅白喜事豁庨匠理牋紙轎衣解隋矜誇科學家款悉闊匾老墈療理林邱狸狌駡唧唧冒功貓尿齧齒平屋貧樂匹茲堡鋪張揚厲強梗人陳偌大射虎涉險束草訟辭搜狝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