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第的意思、上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第的解釋

(1).上等;第一。《後漢書·梁冀傳》:“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 冀 。” 李賢 注:“上第,第一也。” 唐 李華 《贈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關外諸侯,公為上第,由是分掌選署,仕進之族知勸焉。”

(2).考試成績中的第一等。《後漢書·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新唐書·選舉志上》:“每問經十條,對策三道,皆通,為上第,吏部官之;經義通八,策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罷歸。”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君也讀書緻上第,傳家翰墨閒遊戲。”

及第。 唐 李複言 《續幽怪錄·張庾》:“明年春,﹝ 庾 ﹞進士上第焉。” 宋 劉攽 《次韻晁單州詩》之六:“愛子桂枝新上第,弄孫蘭茁始書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第”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個核心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可綜合權威文獻和語境分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上等;第一
    指事物在等級、品質或地位上的最高層次。例如:

    • 《後漢書·梁冀傳》提到“皆先輸上第于冀”,意為各地進貢的物品需優先将最優等(第一等)的獻給梁冀。
    • 唐代李華在著作中稱“公為上第”,指某人在諸侯中位列最優。
  2. 考試成績中的第一等
    古代科舉或考核制度中的最高等級。例如:

    • 《後漢書·獻帝紀》記載“上第賜位郎中”,即考試成績最優者授予郎中官職。
    • 《新唐書·選舉志》規定,經義、對策均通者為“上第”,可直接由吏部授官。

二、現代延伸用法

現代語境中,“上第”可引申為“首個”或“開創性”的意義。例如:

三、總結

“上第”既可表示傳統意義上的最優等級,也可在當代語境中強調“首創”或“突破性”。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核心始終圍繞“最高層次”或“首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第的意思

《上第》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考取功名、及格于科舉考試。它表達了考生通過科舉考試,以及取得功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第》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上”和“第”。其中,“上”是上面的意思,它的部首是一,總共有三畫;“第”是第一個意思,它的部首是立,總共有四畫。

來源和繁體

《上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官吏的考試制度,考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上第」。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上」的寫法是「上口」,意味着上面的部位。而「第」的寫法是「⺮」加上「一」,表示第一個的意思。

例句

他通過了科舉考試,成功上第。

組詞

- 科舉:指古代中國的一種選拔官吏的考試制度。 - 考取:指通過考試取得。 - 功名:指在科舉考試中獲得的名譽和地位。

近義詞

- 及第:指通過科舉考試。與《上第》的意思相同。

反義詞

- 不及:指沒有達到要求、考試沒通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