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色底子。《爾雅·釋鳥》:“ 江 淮 而南,青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 郭璞 注:“即鷂雉也。”《新唐書·五行志二》:“ 貞觀 十七年八月, 涼州 昌松縣 鴻池谷 有石五,青質白文成字。”
“青質”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顔色特征
指物品的“青色底子”或基礎色調,常見于古籍描述。如《爾雅·釋鳥》提到江淮以南的鳥類“青質、五彩皆備成章”,《新唐書》中記載涼州昌松縣的石頭“青質白文成字”。這裡的“青”可指深綠、藍色或黑色,需結合語境理解。
引申含義
現代漢語中可引申為形容物品色澤鮮亮、質地純淨且品質優良,如提到其作為成語時表示“新鮮度和優良品質”。但此用法較少見,多用于特定領域(如材料科學)。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3、9的詳細出處。
青質作為一個詞彙,代表着綠色的質地或者質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亻(人)部首,右邊是青(綠色)部首。它總共有14個筆畫。
青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青色是中國古代五行學說中代表木屬性的顔色,同時青色也是代表了春季和生長的顔色。因此,青質一詞通常用來形容與大自然有關的物質或材料。青質這個詞也常常在詩詞中被使用,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
在繁體字中,青質的寫法并沒有變化,仍然是「青質」。
在古時,關于青質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和銘文的記錄,青質的寫法有時會采用「靭質」或者「靴質」,其中「靭」和「靴」都是與皮革相關的形象。這些變體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逐漸淘汰,如今我們最常見的寫法仍然是「青質」。
以下是一些使用青質的例句:
1. 這件衣服的質地非常好,是我近年來見過的最好的青質。
2. 這座庭院裡的青質石闆給人一種舒適和自然的感覺。
3. 他用一塊青質玉石做成的印章,印上了他的名字。
除了青質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
1. 青色:指綠色或者藍綠色的顔色。
2. 青翠:形容植物的顔色鮮綠。
3. 青山:指青翠的山。
青質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反義詞:質地差、劣質
近義詞:綠質、自然質感
總之,青質是一個富有詩意和自然氣息的詞彙,用以形容綠色的質料或材料。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同時也常常出現在詩詞中。希望通過了解青質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的内容,能夠讓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