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秃角犀的意思、秃角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秃角犀的解釋

脫角的犀牛。犀牛以角為貴,脫角則僅存其名而無實用。後因以之嘲諷徒有其名而無真實才能的人。《新唐書·杜悰傳》:“ 悰 於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雖出入将相,而厚自奉養,未嘗薦進幽隱, 佑 之素風衰焉,故時號‘秃角犀’。”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杜邠公悰 ,司徒 佑 之孫。父曰 從郁 ,歷遺補畿令。 悰 尚 憲宗 岐陽公主 ,累居大鎮,復居廊廟,無他才,未嘗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時人號為‘秃角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秃角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脫角的犀牛。犀牛以角為珍貴特征,若失去角則僅存虛名而無實際用途,因此該詞被用來嘲諷徒有虛名卻缺乏真才實學的人。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
    據《新唐書·杜悰傳》記載,唐代官員杜悰雖身居高位,但才能不足且未舉薦賢才,時人譏諷其為“秃角犀”,暗指其名不副實。

  2. 文學引用
    宋代詩詞中多次出現此詞,如:

    • 周紫芝《再賦木犀》:“新詩幾欲賦幽姿,才淺真慚秃角犀。”
    • 洪炎《次韻公實喜晴二首 其二》:“願學懷文豹,終慚秃角犀。”

三、延伸解析

該成語通過犀牛失角的意象,強調名實不符的諷刺性,常用于批評表面光鮮但内在空虛的人或事物。其核心在于對比“名”與“實”的落差,具有鮮明的貶義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新唐書》《北夢瑣言》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秃角犀》的意思

《秃角犀》是一個成語,意指犀牛的角被人割去,比喻被剝奪權力或地位,降為平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秃角犀》的部首是⺧,由四個筆畫構成。

來源

《秃角犀》一詞最早出現在《朱子義類》中,後被廣泛采用。

繁體字

《秃角犀》的繁體字為「秃角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秃角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保持不變。

例句

他曾是這個國家的高官,現在卻成了《秃角犀》。

組詞

秃頭、角力、犀利、犀牛。

近義詞

毀名棄器、去角離群。

反義詞

官運亨通、高官顯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