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秃角犀的意思、秃角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秃角犀的解釋

脫角的犀牛。犀牛以角為貴,脫角則僅存其名而無實用。後因以之嘲諷徒有其名而無真實才能的人。《新唐書·杜悰傳》:“ 悰 於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雖出入将相,而厚自奉養,未嘗薦進幽隱, 佑 之素風衰焉,故時號‘秃角犀’。”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杜邠公悰 ,司徒 佑 之孫。父曰 從郁 ,歷遺補畿令。 悰 尚 憲宗 岐陽公主 ,累居大鎮,復居廊廟,無他才,未嘗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時人號為‘秃角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秃角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文化意象的典故用語,其核心含義源自古代犀牛角形态特征的觀察。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本指失去角尖的犀牛,因古代醫書《本草綱目》提及"犀角尖有粟紋者良",秃角則被視為失去藥用價值的部分。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該詞由"秃角"和"犀"兩個語素複合構成。"秃角"取自《說文解字》"秃,無發也"的釋義,引申為殘缺狀态;"犀"則源自《爾雅·釋獸》對犀牛的定義,二者結合形成比喻結構。這種構詞方式符合《現代漢語詞典》中"動物特征轉喻"的構詞規律。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該詞衍生出雙重文化内涵:一方面延續《淮南子》"犀角望月"的典故,喻指失去核心價值的事物;另一方面參照《戰國策》"犀兕之利"的記載,象征外強中幹的表象。唐代李商隱《為有》詩中"犀辟塵埃玉辟寒"的表述,更強化了其文化符號意義。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評論領域,如《文學比喻辭典》将其歸類為"缺陷型隱喻",常用來形容徒有其表而缺乏實質内容的作品或人物。典型用法可見于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如秃角犀般虛張聲勢"的文學批評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秃角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脫角的犀牛。犀牛以角為珍貴特征,若失去角則僅存虛名而無實際用途,因此該詞被用來嘲諷徒有虛名卻缺乏真才實學的人。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
    據《新唐書·杜悰傳》記載,唐代官員杜悰雖身居高位,但才能不足且未舉薦賢才,時人譏諷其為“秃角犀”,暗指其名不副實。

  2. 文學引用
    宋代詩詞中多次出現此詞,如:

    • 周紫芝《再賦木犀》:“新詩幾欲賦幽姿,才淺真慚秃角犀。”
    • 洪炎《次韻公實喜晴二首 其二》:“願學懷文豹,終慚秃角犀。”

三、延伸解析

該成語通過犀牛失角的意象,強調名實不符的諷刺性,常用于批評表面光鮮但内在空虛的人或事物。其核心在于對比“名”與“實”的落差,具有鮮明的貶義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新唐書》《北夢瑣言》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賴耶識骜悍扳缯柸珓辟舉纏縻讒賊沖摐蟲籀辭不獲命措足大柄雕淪地主之誼度活方診風飙奮袂而起高管根力歌唫軌漏龜足孤岚河鼓篁筍化學元素見赆假天假地繼志枯落朗諷聯席會議籠鳥檻猿落拓不羁盧旺達旅集眇睨蜜蟲默悟納土逆經疲竭平安信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錢碼子千思萬慮奇赢瘸子上科神蔡衰敝輸币訟辯他駱拔談圓説通刓飾象域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