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書禮樂的意思、詩書禮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書禮樂的解釋

六代儒家六經的名稱,即《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樂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書禮樂是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四類核心典籍與教化形式的統稱。該概念源自先秦時期儒家教育體系,具體釋義如下:

1. 詩 指《詩經》,為周代詩歌總集,涵蓋民間歌謠與宗廟樂章。漢代《毛詩序》将其功能定義為"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中國詩歌史綱》)。作為語言藝術典範,其"賦比興"手法構成漢語修辭學基礎範式。

2. 書 特指《尚書》,記錄上古至周代的典章文獻。據《說文解字》釋義,"著于竹帛謂之書",其核心價值在于保存先王治國要義,如《堯典》記載的"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政治理念,成為後世文官制度的重要思想淵源。

3. 禮 涵蓋《周禮》《儀禮》《禮記》三部經典,系統規範社會各階層行為準則。《禮記·曲禮》強調"禮從宜,使從俗",建立了一套涵蓋冠婚喪祭的完整禮儀體系。據《中國古代禮制研究》考證,現存禮儀條目達3000餘項,構成傳統社會秩序維護機制。

4. 樂 包含《樂經》及配套音樂實踐,儒家主張"樂以和其聲"(《禮記·樂記》)。考古發現的曾侯乙編鐘證明,周代已形成包含十二律呂的完整樂理系統,其"八音"分類法(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影響東亞音樂發展達兩千年。

四者共同構成儒家"六藝"教育的主體内容,《禮記·王制》記載"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的教學制度。這種文教體系不僅培養個體的道德修養,更通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的進階過程,塑造了中國傳統士人的完整人格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詩書禮樂”是古代儒家經典的核心組成部分,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指儒家六部經典著作的統稱,包括:

2.曆史演變

最初指《詩》《書》《禮》《樂》四經(先秦時期),後擴展為六經,新增《周禮》《禮記》。

3.文化地位

4.延伸意義

代指傳統文化修養,涵蓋文學、曆史、禮儀、音樂等綜合素養。

5.注

《樂經》在漢代後失傳,現存五經中不含此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内容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禮記》《漢書·藝文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草垛長舌蟬鳥成冠瞠乎其後宸念陳戎鉏耰畜枕慈蔭翠駁麤拙點兵頓刀肥喏風袖鬼哭神愁何當鴻飛雪爪闳約患至呼天烜奕見風轉篷進利究識輯校俊賢康韶空城雀良弓無改力竭聲嘶李紳邙山模矱虐遇鳥啼花落暖炕盆堂黔嬴洽作丘荒邱少雲泉薮泉音鋭藻三冠賞貢神才眚愆伸腳深瑕失寝首善之區霜匣談禅踠踠罻羅威辟無所不為下帷